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身后眼前 版主   /  2022-11-15 23:48  /   298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我不是厚古薄今者,但是也不认为中国新诗今不如昔。尤其今天,中国新诗渐渐趋于成熟,艺术成就上,很多新诗与古诗比较已经毫不逊色,甚至不乏有过之者也。下面,试举例,愿与同人共赏——

例一:

新诗:
《夜》
今/李小雨

岛在棕榈叶下闭着眼睛
梦中,不安地抖动肩膀
于是,一个青椰子掉进海里
静悄悄地,溅起
一片绿色的月光
十片绿色的月光
一百片绿色的月光

在这样的夜晚
使所有的心荡漾,荡漾……
隐隐地,轻雷在天边滚过
讲述着热带的地方
绿色的故乡……

旧诗: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身后眼前点评:窃以为,就表达夜的寂静美方面。李小雨的《夜》堪与唐朝大佬诗人优秀诗歌媲美。这很了不起。
-------------------------------------
例二:

新诗:
《下游》
今//胡弦

江水平静,宽阔,
不愿跟随我们一起回忆,也不愿
激发任何想象。

它在落日下远去,
像另有一个需要奔赴的故乡

旧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身后眼前点评:两者都是画面感,在场感极强的小诗。一个浩渺,令人遐想;一个悠远,令人冥思。真可谓异曲同工。
----------------------------------
例三:

新诗:
《》夜过狼村

狼村也就七八户人家
并无狼,但有狗。四周鲜见村落
也寡有人烟

那年冬天,我身背白棉絮
一个人彳亍过狼村

忽然大雪封路
忽然天黑
忽然闻到了犬吠

2022.8.2.午草

旧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身后眼前点评:同为雪夜归人,既孤独而又温馨的一幕,今人古人同理。
----------------------------------
例四:

新诗:
《岁月,一个又一个》

世界在蛋壳破碎的一瞬间
突然出现。婴儿的脑袋吹一口气就要融化

童年若竹笋,嫩黄的身子一半还埋在土里
出土便变成了棕色

日头,在青年时期最害羞
月影里,又总有人在跳双人舞

中年,日子恰似快速列车
来不及思量,已经到站

然后,一切喧嚣都在站台上消失
一切人生都如同墓碑,终将长久沉寂于荒野

2019.2.5.

旧诗:
《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
【作者】范成大

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
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
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

按: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三回:“他(妙玉)常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
--------------------------------------
例五:

新诗:
《一个人的气候 》

  亚马逊流域的蝴蝶
  北冰洋里的暖流,银河从宇宙
  以及,倒挂的磨盘上流过
  都与我没有关系

  我只是黄河边上的一颗顽石
  被人打造成了镇墓兽
  最先,我走入了秦王朝的墓穴
  又走出。然后,到达汉唐
  再到元明清。一生经历了无数的墓穴
  光明与黑暗,时隐时现

  但是,任由时光剥落
  季节变换,我布满苔藓的皮囊
  和铁石胸膛,从无改变

          2019.3.16。

旧诗:
《沁园春·雪》
今/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身后眼前点评:毛诗是一个奇迹。以今世之末学,比拼当年之显学而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无不及。而毛诗作品中,无疑首推《沁园春·雪》。此作,状景,怀古,述今。纵横捭阖,汪洋恣肆,或为中国旧体诗词中古今第一神品也。而新诗《一个人的气候》,与《沁园春·雪》字数差不多(均为130字左右)。其内容从宇宙,至于南美,继而借助“镇墓兽”这一巧妙喻体,囊括,贯穿了秦汉唐元明清,中国历史上的各主流朝代,也算是纵横捭阖,浩瀚博奥,登峰造极了。
     仅仅以上数例说明,以为新诗还处在幼稚期,难以与旧体诗比肩的人,该是醒醒的时候了。

      2022.11.15.
吴冠中6.jpg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萦之 版主 2022-11-16 09:15:53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读。用心之作。欣赏,学习。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谢阅。敬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苍凉 发表于 2022-11-16 10:29
来读。用心之作。欣赏,学习。

谢阅,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