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作者简介:
雷米,写诗,更爱园艺和健身。现居福州。
叶子和虫子
想在出门前写一首诗
月季的叶子和虫子
期盼相同的生活
菠萝蜜在黄昏流淌
我在跨出门槛的瞬间
仍旧犹豫去还是不去
不怕药的虫子
挣扎和沦陷是那么相同
仿佛营养和营养过剩的疾病
写诗的时候总要想起
一只虫子或一片
满是虫洞的叶子
过了这个夏天
完整的叶子还要找上枝丫
更多的虫子还要回来觅食
我也是一只虫子
赶着时间出门
想着去吃一片叶子干干净净
………………………………………………………………
将我们认知中两相对立的事物放置在一起言说,这是一种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叶子和虫子,就在诗人雷米的妙笔之下,生发出纯粹、干净并富有生气的哲思与诗意。
我甚至愿意把这首诗读成一首童话诗,或者准确一点说,是成人的童话。雷米给我的感受即如此,她没有高深莫测,她是那样一个容易接近并打开话题的人。她对我说,“想在出门前写一首诗 / 月季的叶子和虫子 / 期盼相同的生活”。普通平常的事物却蕴含不一样的思考,叶子和虫子,谁都可以看到,但只有雷米为它们写了一首诗。它们,我们,都在期盼相同的生活,哪怕只是岁月静好,只是希望安然度过一生。哪怕在现实境遇中,我们总是踌躇不决,“在跨出门槛的瞬间 / 仍旧犹豫去还是不去”。
也只有雷米悉心体会到了,“不怕药的虫子 / 挣扎和沦陷是那么相同 / 仿佛营养和营养过剩的疾病”。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生活已然沦陷却毫不自知,或者说甘愿麻木于物质的光鲜与虚胖的人生。“不怕药的虫子”,与我们的“挣扎和沦陷是那么相同”,成人世界的悲哀竟至如此,但在雷米的语调中又似举重若轻,轻描淡写。在这貌似“正常”的普遍中,再次生成悖论,令人不由得细细思索。
“写诗的时候总要想起
一只虫子或一片
满是虫洞的叶子
过了这个夏天
完整的叶子还要找上枝丫
更多的虫子还要回来觅食”
正如雷米所写,这种周而复始的生活充满悖论,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轮回,读来竟有悲怆之感。世俗的无奈,我们只能在生活之余想方设法去化解,将所有的愿景投射于各种形式的精神领域中。譬如写诗、画画、园艺、旅行等等,哪怕只是虚构,也能让我们的灵魂暂栖一枝或在云端飘飞一会儿。
所以,我看到的雷米依然在干净地生活。哪怕明知“我也是一只虫子 / 赶着时间出门”,她的内心也保持着一种纯粹的明亮。因此我才会把这首诗当作“童话”来读,哪怕只是成年人的童话,也可暂时避开阴暗与沉重,让自己简单一点,轻松一点。
我说,你好雷米,天色暗下来了,读完这首诗,我“想着去吃一片叶子干干净净”。
胡翠南
2020-9-24 |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