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莫棵》诗意解读
凤鸣回山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飞蓬”这一物像卑微、无助、身无定所的悲剧命运的深情关怀,以及由物及我,表达自我的身不由己,身世飘零的痛感和为了抗争命运,追求理想而不惜血拼的志向。诗人在前半章用形象逼真的诗语,勾勅了扎莫棵奇特罕见的外观,并惜墨如金地点染了扎莫棵的悲惨命运。诗人灵感突发,妙笔生花,将扎莫棵比喻为镂空的石头,既已镂空,生命必然失重,暗示了扎莫棵一生随风飘零、四海为家的宿命,而球形更为其漂泊无定,滚动向前的步伐提速。春天成就了它的生命,春风却又毁灭了它的“初心”和梦想,这种自然与生命的巨大矛盾和悖逆,造成人们心灵和情感上巨大落差,加重了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从此蓬草背井离乡、忍痛割舍生它养它的那片热土,踏上了漫漫征程。虽然故乡仍在守望,但也只能眼睁睁地目睹它远去的背影消失在天边,抑或被“野火”吞噬……诗的下半章,诗人笔锋陡转,直写自我的奋起和抗争,乐观和豪迈。既然选择了飘零——其实也是别无选择,既然生命如此之轻,那又何必为命运所拘,而痛苦而沉沦而绝望。纵然一开始就会面临被野火化为灰烬的危局,也只能孤注一掷,预支或透支整个生命而无怨无悔,正如诗人所说“我们——为可能的方向/预付着灰烬。”真乃妙语哲言!综观全诗,诗人的思想是全新的,感情是深沉的,追求是亮丽而悲壮的。当然,诗的语言还可再精致丰满些,不然只有诗骨,没有血肉,太骨感。再者诗句之间内在意蕴的衔接略嫌松散,思维的跨度过大,留下的空白也过广,影响诗意的完美表达,造成读者理解上的断层和再创造上的困惑。
附:
扎莫棵
大原飘风
镂空的石头,想法是球形的
面对肃杀的旷野,慢慢枯萎 春风浩荡,对别人可能是高兴的事
但于你,于你孤独的初心,已经折断了
故土,一动不动的守候: 马上降临的迁移,与时间,与燃烧的野火 永远,像离家的第一次
棱角……因为轻,
因为碎裂
我们——
为可能的方向 预付着灰烬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