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诗三首
老家梦泉
路灯下
邓小玲
一个雨夜,我站在路灯下
影子正好和灯杆的影子叠合在一起
好似雨中两个孤独的人相逢
紧紧地拥抱着
风一阵一阵地吹着
也没有把他们分开
地面上雨水越聚越多
像两个人流出了一生的泪水
简评:
一首诗往往是由感觉诱发的,特别是最初的感觉。我想这首诗也是如此。雨夜站在路灯下,偶然发现自己的影子和灯杆的影子重合,像两个孤独的人相逢,紧紧地拥抱着。抽象的情感期冀与孤独被具象化地呈现出来。接着进一步细化、渲染:“风一阵一阵地吹着/也没有把他们分开”,“影子”的坚守与时下情感异化多变的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瞬间击中读者的软肋,流下感动的泪水,加上雨水和泪水的共性特征,于是,便有了合情、合景、合理的尾句:“地面上雨水越聚越多/像两个人流出了一生的泪水”。由一个场景诱发,加上适当的修辞手法,象触心,心生幻象,一首可视、可听、可触、可思的小诗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钓雪
周建好
芦苇打很早就坐在河边
钓得白了头发
也没钓到一场雪
气得柳树脱光衣服
甩下千条丝线
也只钓到半江夕阳
梅树抿嘴一笑
伸出枝条
用一朵梅花作诱饵
轻易地钓来一场大雪
简评:
这首小诗写得很幽默、很调皮,让人忍禁不住,窃笑一番。笑后细品,芦苇,柳树,梅树三种拟人手法的运用活灵活现,各具特色,至于为何梅树能轻易钓来一场大雪,这貌似无理的表象背后深潜着诗写的玄机:即诗意的真实,或诗写的至境——无理而妙。细究这和三者背后的文化底蕴有关,相较而言,梅花与雪的文化勾连要深厚得多。比如如下诗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漳河,漳河
彭剑明
不说海了,海洋大的无法想象
就说海的根须,长江
长江的长,无法用脚步丈量
就说长江的血管,青弋江
不,我要说的是毛细血管,漳河
漳河土生土长,周围的组织
就是南陵的青山,田野,村庄
南陵人就是漳河滋润的数十万细胞
在外闯荡的南陵人,如果遇到海就大喊一声:
漳河,漳河,会有一滴水跳上浪花,回头看你
简评:
这首类似雷平阳的《亲人》,逐步缩小视角,不同的是:它缩小后又别样荡开,并再次聚焦凝视,用惊艳的尾句点亮诗意。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