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褶皱里的诗意哲思——评曹正峰《四月》
文/刘幼民
这首《四月》以凝练而富有哲思的语言,围绕时间与书写的关系展开,在简洁的文字中蕴藏着对生命、期待与存在的深度叩问,展现出独特的诗歌魅力:
时间的辩证与诗意解构:诗歌巧妙地拆解了时间的线性逻辑,诗人在三月书写四月,将尚未到来的时间提前锚定在文字里,构建出“书写的四月”与“现实的四月”的二元对立。“写下的四月,不一定是/即将发生的四月”直接点明书写与现实的错位,而“在四月/是找不到四月的/在四月以外的任何一个季节/都能找到它”,以看似矛盾的表达,颠覆了人们对时间的常规认知,将四月抽象为一种被书写塑造、被期待定义的存在,充满哲学思辨意味。
期待与遗憾的情感张力:诗中流露出对未知的复杂情感,“遥想今年四月可能与去年的种种不同/——也许相差无几,也许/谬误众多”,既有对新时光的期待,又暗含对可能落空的担忧。诗人明知所写的四月与现实存在偏差,却依然选择“预先为它写一首/含糊其辞的诗”,这种矛盾的行为,恰是对生活中“主动创造意义”的深刻诠释,折射出人类试图用诗意对抗时间虚无、避免遗憾的生命本能。
从语言风格上看,《四月》摒弃了华丽的辞藻与复杂的修辞,以质朴、简洁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思想。全诗节奏舒缓,语气平和,却在字里行间蕴含着强大的情感力量与思辨魅力,如同一位智者在平静地诉说着对时间与生命的感悟,让读者在不经意间陷入沉思。
曹正峰的《四月》不仅仅是一首关于时间的诗歌,更是一首关于创作、记忆与生命本质的哲理诗。它以独特的视角与深刻的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时间与文字的关系,以及书写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意义,为读者带来了一场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精神之旅。
四月
文/曹正峰
在三月写四月的诗
仅此一首。
遥想今年四月可能与去年的种种不同
——也许相差无几,也许
谬误众多。
写下的四月,不一定是
即将发生的四月
可是,如果不预先为它写一首
含糊其辞的诗
错过的,将会更多。
——四月只会留存在三月的一首诗里
在四月
是找不到四月的
在四月以外的任何一个季节
都能找到它。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