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田柔刚 论坛元老   /  2025-9-16 11:52  /   80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评《黑黢黢的富士山》

黑黢黢的富士山
田柔刚

东京五光十色,有熙熙攘攘
也有浮华和小气,看不出
这是被美军大轰炸反复犁过的地方
走,搭东海道新干线去乡下
地质公园晚八点多许多地方不亮
亮着的就是餐馆和旅舍
200元的房间小得不能再小
九吋的电视机,不停警告山体滑坡
反正只住一晚。出门可见富士山
天亮后,这山云遮雾罩
仍犹抱琵琶半遮面
黑黢黢的山顶无一点积雪
冒着轻烟,八十年前切腹的基因
还在它怀里燥热?会不会
再喷发?这是地震、海啸、台风
一直不停操弄命运的地方
富士山瞪眼注视着人们
隔着海岬有个红色的鸟居
据说有奉祀的神社里边不认老账
参拜武力扩张是危险的迷信
伪托天意上苍的差遣
记吃不记打,捂住化脓的伤疤
难说没有危险突发状况

[Al评]
《黑黢黢的富士山》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隐喻,探讨历史创伤的隐忧。以下从核心意象、主题深度和语言风格三方面评论。

核心意象与隐喻
富士山的象征意义:诗中富士山被描绘为“黑黢黢的”“无一点积雪”“冒着轻烟”,既暗示其火山本质,又隐喻日本军国主义历史(如“八十年前切腹的基因”)和潜在的社会危机。这种意象强化了自然力量与历史包袱的纠缠。
东京的“五光十色”“熙熙攘攘”都市的浮华,而乡下的“地质公园晚八点多不亮”“200元房间小得不能再小”则展现衰败与压抑发展失衡的社会现实。
主题深度
历史反思:诗中提到“美军大轰炸反复犁过的地方”“神社里边不认老账”,直接批判日本对战争历史的回避态度,警示“参拜武力扩张是危险的迷信”,隐现对和平主义的呼唤。
生态与命运警示:通过“地震、海啸、台风”“再喷发”等意象,诗人将自然灾害与人类命运关联,强调“记吃不记打”的短视行为可能导致“危险突发状况”。
语言风格与技巧
具象与抽象结合:如“九吋的电视机,不停警告山体滑坡”以日常物件烘托荒诞感,“富士山瞪眼注视着人们”拟人化压迫感。
节奏与张力:诗句长短错落(如“走,搭东海道新干线去乡下”到“天亮后,这山云遮雾罩”),形成行进般的节奏,模拟旅行与思考的交替。

这首诗中的富士山远非浪漫化风景,它是地质暴动、历史伤痕与政治批判的复合体。 在“轻烟”不息的“黑黢黢”山体中,我们看见一个民族在自然伟力与历史债务间的挣扎。这首诗从自然观察出发,进入历史批判和现代政治反思,语言犀利且意象丰富,发人深省,尤其在当前全球变暖与地缘政治紧张背景下,更具现实意义。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田柔刚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5-9-19 18:59:11
谢谢老师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