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像向日葵转过身去,让身体暖和起来
     ——刘合军诗作选读

吴西峰


诗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一种情绪、一种表述还是一种文体?面对诗,似乎没有禁忌,又似乎得有一种极其敬畏的东西。

对于人类而言,诗不可或缺。满是中国诗的诗中国,诗人与诗铺天盖地,一副形形色色的诗人写形形色色的诗的态势。关于诗,就表现力而言,有个天赋问题;关于诗人,就气质气度而言,也有个天赋的问题。有天赋的诗作,瞄一眼即会楔入灵魂;缺乏天赋的就那么不咸不淡的,充斥在大街小巷和空气中,构成生活的常态和部分。

对诗歌兴趣不大,读诗写诗仅仅是想保持敏锐良好的语感而已。更不想与诗歌界有任何瓜葛,只是读书写字罢了。也因此,对于当下的诗歌界几乎一无所知。这也有好处,抛开一个人在诗歌界的声名,仅仅就文本说话,倒也不会束手束脚的放不开。读后感嘛,想到哪说到哪,看到什么说什么。

经常在微信中读刘合军(以下简称刘兄)的诗,语言简短、柔韧,节奏和缓,色调平实,意境有时想有个大的营造,大多偏理性,中规中矩的,很诗人,也很文人。个人喜欢野蛮生长的东西,也就是在某个单一物种的生态圈中具有侵略性的东西,很显然,刘兄的诗不属于这类。刘兄诗最大的特征是节制内敛,这是其诗的优点,也是其诗过于传统的原因。

所读的是“一见之地”发的九首。南门兄选荐的。

《夏初》,就五句。“有阳光靠近/我该像向日葵转过身去,让身体暖和起来/放下忧伤,放下羞愧/放下曾经的场景,放下词语的孤独/想想,一百年以后”。关于夏初的一个场景式速写。夏初,太阳不算强烈,对于阳光,易于接收和感知,而不会有拷问的感觉。诗人觉得,斯情斯景,宜于像向日葵一样,适合放下,放下一切。实则,这个放下与阳光无关,真正使内心平和与放下的,来自时间的清空,来自“想想,一百年以后”。一百年,足以清洗清空一个人,而阳光不能。向日葵,极具符号化意义,不外乎积极向上、欣欣向荣之类,就连梵高画作中的解读,都不外乎这些东西。诗人呢?多方向伸展、扭动得多了,似乎并没有什么样的大收获,也并没有什么安于放置之处。以此,与阳光及阳光的传统妥协,加入一个行列,以唯一的态度去顺从和仰望,也就成了一种必然。以此,这首诗就很清楚了,一种成熟或澄明,一种妥协或顺遂。与生活讲和并顺从了,生活也就会顺遂起来。

《一只蝴蝶也在寻找春天》。刘兄的诗有浓郁的佛道思维。因了“庄周梦蝶”的典故,蝴蝶这种美丽的生物在中国诗词中是呈不断翻飞状态的,无论怎么去写,都脱离不了感叹美丽与短暂的命数。春天的某个早上,一只黑色翅膀的蝴蝶,造访了小院、假山,以及诸多无名的花花草草。蝴蝶,虽然也处于“夏虫不可语冰”的范畴,但它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它的安闲飞展,倒真没有急迫着去追赶什么光阴与光明。反倒是以“旋风”,“划破流水和幽静”,就这予“我”以必然的启示了。“蝴蝶与我”,成了一个命题中的两种展开,不同的样式,不同的姿态,不同的路,在这泥土与绿之中,在绽放也在经过,是别致也是泡影。相对于这种重生的幻象,石质的无感无觉的假山,反而是明显地占据着恒久。通过这首对美与短暂的咏叹,完全可以想象刘兄日常的生活,怀着盎然的诗意,经过城市,始终没有很好的融入。也或者,是全承受限度很强的人,能够忍受里与外的全然撕裂,内心一个人,现实另一个;诗中一个人,诗外另一个。

《一些鸟粪在我的小院坐禅》。《知北游》中,庄子的“道在屎溺”的说法很到位,后来中国禅宗将此引入了佛学公案。其中的逻辑就很清楚了,一切皆道,一切皆佛,一切皆诗。无须细看,刘兄此篇一定合于这样的逻辑。但写法,还是颇有新意的,一只鸟的“探访和表演都在深夜”,“肉体带有神的灵性,羽毛是夜的脊梁”,“出于勤奋和善良”,每天都会有地板上留下一些粪便状的“诵词”。于是乎,早上的清扫就成了必修的晨课。我与鸟,一个占据白天,一个享有夜晚,在修行,也在超度。刘兄应该是很有敬畏感仪式感的一个人,生活中一定是神灵遍布的,祭与拜恐怕也是一种常态,有着发自心底的虔诚。道理很直观,一个如此敬畏一只鸟的人,也一定敬畏一切鬼神和全人类。

《不要给我那么大江山,我不能弯腰清扫》。这个就是理性部分了。刘兄平时所发的诗中,直击或破击生活的作品也颇有一些,但分寸感蛮好,否则是断然读不下去了。这首是写现如今庙子里的怪现象的。庙观之类基本全是景区,充满各种关于香火的索取和供奉。对此,十年前写过一篇文字《佛曰:佛欢喜》,大意:进了寺观,有供奉,“佛”就欢喜;没有,怕是要遭白眼甚至诅咒的。因此,对于此类场所基本是走马观花式的,离活着的人与佛远远的,只看看那些建筑和泥塑,能看出点差别倒也算是趣事。刘兄写的也是对这种现象的抵制,态度很清楚:“我是个自私的人,不能接受,他对每个人都施以江山”。仔细研究下,佛经佛理其实是一种科学思维,以强大的理性在内心再造了一个广大无边的虚拟世界。传入中国后,就入乡随俗了,从关注因果现象,变成了强直的因果报应,往往令人哭笑不得。事实上,佛指非人,真佛关心人间这些烦心事吗?躲避唯恐不及,真会一一对照因果律来染指?不过,对于当下的这些乱象,倒也不必愤慨,一个事情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无论多么高远洁净的东西,总要首先活着吧。活着,就要有口饭吃。因此,关于活的命题总是硬扎结实、理直气壮的,倒也真不算意料之外的事。

《春风奔走墙外》。很别致的一首。写南方一隅的春天,倒真是见人所不见了,既看到了,也表现得相当典雅和经典:春天里,黄竹、围墙、门槛、蛙声围拢成片,日渐地,春潮退去,桃花退却。而摇摇晃晃的河波里,对联、花灯、猫则正悄然形成另一个世界的裂口,酝酿新的潮夕。这是一个新旧对比的思维,古老与崭新的替代,在一切政治号角之外,在政令之外,就那么自自然然地,由几件古老事物就实现了。而新世界的构成也毫不稀奇,同样是几个老物件就足以地老天荒。刘兄的诗意与思维,确实够中国风的,国学修养应该也不错。庄子有句话“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关于这个世界,关于灵魂本身,日新月异真好吗?花里胡哨的绝非本质,只是浅表的声色部分。至于本质,一定如庄子所说,是“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关于这个,这首诗诠释得非常到位。极简单的事物,极简单的逻辑,世界与生活的演进同样简单,仅仅在喊声里、在水波荡漾之中,就高度完成了。事实不是如此吗?能从生活中提炼出这个,其人定然诗意饱满且不失灵魂。

余下的慢慢看了。其诗节奏悠然,不适合快读。很明显,一个不错的诗人,诗意满且够,但算不得突出。以战场论,其人身处安稳的后方,并不在激烈复杂、险象环生的突出部,却也是一件幸事。
  
附:
诗五首

刘合军


夏初

有阳光靠近
我该像向日葵转过身去,让身体暖和起来
放下忧伤,放下羞愧
放下曾经的场景,放下词语里的孤独
想想,一百年后


一只蝴蝶在寻找春天

早上,新生阳光刚刚生长
一只黑色翅膀的蝴蝶,造访小院
假山无名,花也无名
它就这么蜻蜓点水,没必要,记住什么
也不必问候安心忍冬的花草
是如何匆匆追赶光阴
它的旋风,划破流水和幽静
律动的我,一线暖流涌于眼腺
生出泥土和满山的绿
这景象在田野荒原到来前,我和蝴蝶
都是过客
而假山不假,只有它才是世间独具的美境


一些鸟粪在我小院坐禅

这个来者,探访和表演都在深夜
它的肉体带有神的灵性
羽毛是夜的脊梁
出于勤奋和善良,每天不忘
在一块块冰冷的地板上丢下诵词
等待清晨让我清扫
这个小院,我和它都是主人
白天归我,夜晚
就交还它,为寒夜超度


不要给我那么大江山,我不能弯腰清扫

江山多,庙也多
也就要更多的灯火和香油,更多的尼姑
向泥胎的神交出自己的心

这几年我少拜庙了
不是见不到僧人和尼姑化缘
而是对神的微笑不可意会
我是个自私的人
不能接受
他对每个人都许以江山


春风奔走墙外

黄竹爱出头
围墙守住本分,门坎守住贞洁
偶有蛙声,助阵
喊退春寒,喊退垅上桃花

河水穿着云衫,只顾摇晃
摇晃对联,花灯,和檐下猫祭春
祭一个世界的裂口
生出新的潮汐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花里胡哨的绝非本质,只是浅表的声色部分。至于本质,一定如庄子所说,是“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读很实在、忠实、真实的感觉,不虚饰,这是真读诗,所得颇多。感谢。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