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秋天正长》所想与所述存在鸿沟,给人感觉语焉不详,似是而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安之若素若兰 来自手机 高级会员 2020-10-12 07:28:02
第一首,觉得忧怨一词可以去掉,用了这个词,整首诗略显直白了。第二首语言需要再打磨,让语句有美感,比如叫喊两个字是否可换一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素峰 来自手机 高级会员 2020-10-12 07:48:57
《每一片黄土都可以埋人》应该是写火葬与土葬的冲突,对于习惯于土葬的村民们来说,入土为安深深根植于内心,对于火葬方式是难以接受的。这首诗就是借助“母亲”的神态来折射出内心的忧怨,同时也是通过个体来折射出整体的方式。作品整体还算不错,但是很多细节方面还需再仔细斟酌。比如:“从这里望下去”“这里”是哪里,而且“下”字也有问题,有俯视的错觉,不如改为“出”。“像一场村里的集合”量词“一场”与“集合”搭配也有问题。“他们已分不清性别 与辈分”主语可以省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素峰 来自手机 高级会员 2020-10-12 07:58:26
前一部分以“匆匆地在人间 走过一遭”作为结语,没有体现出对于前人安葬方式的一种满足的心态,比如深藏在村民内心的入土为安的理念,来与现状的不安进行强烈的对比。虽然后半部分也已经达到了要表达的目的,但毕竟前面的描述还是有所欠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素峰 来自手机 高级会员 2020-10-12 08:07:11
后半部分提供的线索与暗示,比如“晃动不安的波光”“千秋堂”“它白色的外墙,在深秋的夕阳下泛着冷光”对于暗示火葬,以及体现人物内心的情绪还是非常到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素峰 来自手机 高级会员 2020-10-12 08:12:31
《.秋天正长》属于直白抒情阶段,还需要继续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素峰 发表于 2020-10-12 07:48
《每一片黄土都可以埋人》应该是写火葬与土葬的冲突,对于习惯于土葬的村民们来说,入土为安深深根植于内心 ...

集合或是笔误?一场村里的集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水云魅影 来自手机 金牌会员 2020-10-17 21:42:59
欢迎更多老师匿名贴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水云魅影 来自手机 金牌会员 2020-10-17 21:43:20
感谢参与老师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