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至今,我也没有研究过什么是诗歌的技巧,因为我不是诗歌匠,我只是一个爱好用分行来表达见闻思的普通作者,我的文字就是我从生活中裁剪的一幅幅鲜活的画。所以,这首作品同样,是直观的,是鲜活的,是温度的。有人说诗歌要以诗歌的语言来表达,我接受此观点,但同样我也不知道什么是诗歌语言——我认为,凡是来自生活的提炼,行文流畅优美,寄托着作者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思索的作品,不矫情不为诗而诗的,即使纯粹的叙事,都是好作品。有读者追求深度,难度写作,我也接受并且也读那样的作品,但是在象牙塔里打转转的行径,已经不是我喜欢的玩法。“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大道至简!不带解释也能读明白能共振。穿越千年,而不存在阅读难度的作品,就是最好的榜样。同样,这首《独坐草间》,撷取的是一个小场景,此景不为城市人常见,即便是农村出生的我,也是久违了。我在父亲的菜园子里,取菜,赞美父亲,遗憾这些丰茂的蔬菜,只能在菜园子里优美初冬。八十三岁的父亲还在伺弄菜园地,父亲健在多好,接话的老人应该是刚忙完一阵菜园子里的活,独坐在草间休息。那么,我们是不是在赞美景色,赞美老人辛劳的同时,也会设问:他们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要劳作呢?这就是农村现状啊——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家和菜园子都留给老人们守着。正因为有这样的父母,我们远行的儿女才得安心。原来,人间的美好,不是天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