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茅屋寒士   /  2022-5-29 11:11  /   649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梁溪河支流马蠡港,上世纪80年代初,无锡地名普查时,曾改名为“骂蠡港” ,是因吴人骂范蠡的缘故。据传,战国时范蠡助越灭吴,吴人对其不满,当吴人闻知范蠡携美泛舟无锡梁溪河、五里湖时,许多百姓聚集在溪河两岸大骂范蠡。据清代《常州赋》载:“仙蠡墩稍西有骂蠡港。谓吴骂少伯(范蠡)于此,故名。”有诗曰:

        亡吴自问为谁治,

        骂蠡于今仅有村。

    据此,这条河就取名为“骂蠡港” 。可是,这样一来就贬低了范蠡的形象,许多人又对此极为不满,特别是浙江人,他们直接向无锡提出应恢复原名,而且无锡许多有关人士也纷纷指出,骂蠡之事只是传说而已。据元代《无锡县志》所载,当时就有马蠡村,马蠡港因村而名。从未有骂蠡村、骂蠡港的记录,直至清代志书的记载都是如此。至于清代《常州赋》不过是文艺类篇章,其资料的真实性远不及史志可靠。于是,在1993年,无锡又将“骂蠡港” 更正为“马蠡港”。

    据康熙《无锡县志》所载:“马蠡港亦曰中桥河,自仙蠡墩梁溪分支,南行过北桥、中桥、南桥入五里湖。”据1992版《无锡市郊区志》记载:“约在唐宋时,有一髙僧,四处募化银两,在今翠筠居和尤巷后面建一木桥。”元代泰定年间(1325年前后),在马蠡港中段建有一桥,定名为泰定桥。明代崇祯年间(1636年前后),有一年霉雨季节,发大水,水向五里湖、太湖急泻,以致桥墩被沖坍,桥梁被冲毁。其时有一告老还乡的王姓官员(王永积)隐居在附近“武陵庄”,其夫人将锡北斗山乡私产稻田三百余亩卖去,从原址向北移数十丈,倚武陵庄畔,重建细金山石环洞式拱门大桥。桥南题名为“中桥”,桥北题名“古泰定桥” ,桥柱南北均镌刻有长联。可惜沒有记录。清光绪三年(1877)重建。据1937年7月2  1日无锡《人报》副刊版所载,扬西乡中桥有泰定桥联:

        北瞰龙山,数点远峰青未了;

        南通蠡渎,一湾流水白无边。

    这副描绘马蠡港泰定桥的地理位置及秀丽景色的桥联由徐萼芳所撰。此为北向桥联,现从残留在河边的方柱上仍可见到南向的半副下联:


        肇基泰定,界分南北砥中流。

    清光绪重建之桥,整整一百年(1976)被拆。现中桥,系上世纪20年代苏锡公路上之六号桥,时称“新中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上查询,好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谢谢老师,费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看到龙洋诗兄那个发帖里,有人不了解最后一句,这是明显的反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华子 发表于 2022-5-29 19:44
很浪漫的一首。喜欢

路过,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翅凤竹 发表于 2022-5-29 20:10
提读学习,晚上问好!

路过,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路过,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路过,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路过,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