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与月光和解:在纷扰中寻找诗意
——读陆十一诗集《与月光和解》有感
皇闻晖

犹记得在2019年,很荣幸受到厦门诗人禾青子的邀请加入铜鱼诗社微信群。作为一个搁笔多年的诗歌爱好者,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契机,才有了重新拾笔写诗的想法,也正是因为这个机缘才有幸结识了同在铜鱼诗社群里的诗人陆十一。与陆十一相识可以说是缘于诗歌、缘于铜鱼诗社,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则缘于他的一首诗作《妄语》。在铜鱼诗社,我们虽说相识却素未谋面,所以充其量只能算是有过笔墨之交。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资深商业教练,诗人陆十一无论其人还是其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近日,有幸获赠陆十一新鲜出炉的诗集《与月光和解》。在这个人人皆可为诗人的时代,陆十一却“是一位很注重语言、格式、律动的诗人”(卢辉《把大量错综复杂的感情变成“美的现象”》),他喜欢造长句、把大部分诗人不提倡的成语入诗变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所以他的作品还是深受广大读者喜欢的。这次《与月光和解》的出版,不仅是他对于自己创作成绩的一次集中展示,也给喜欢他的诗歌的读者提供了可资学习与研读的文本。
《与月光和解》共分四辑,以春夏秋冬四季冠名,分别为:春篇、夏篇、秋篇、冬篇;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陆十一还把其他诗友对其诗作点评的文字也收录在其中并置于每一辑的篇首;让我深感荣幸的是,当时一时兴起写的关于《妄语》这首诗的只言片语读后感也被陆十一收录在其诗集中。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我们该如何与月光和解,找到诗性所在,让诗意得以呈现?带着这些的困惑,我翻开《与月光和解》这本诗集,看能否在陆十一的诗歌指引下,以诗为媒,与月光达成和解,在生活的纷扰中寻找诗意,让心灵得以栖息。
拿到《与月光和解》这本诗集后,想必很多人跟我一样,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读到这首被冠以书名的诗作《与月光和解》。或许这首诗本身就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又足以代表陆十一的诸多诗歌作品,才会被他拿来当做此诗集的书名。果不其然,当我翻到《与月光和解》这首诗时,便被它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所吸引。在这首诗中,我们跟着诗人陆十一“一起去扫月亮吧”,那种感觉不正是一种诗意的体现吗?诗人以月光作为媒介,仿佛置身于一场与月光亲密接触的行动中,“扫落些许光"/扫落月下等候的人”,有浪漫情怀也极具想象力。“——拆散着,补充着雪”,雪的融化和补充,寓意生命的轮回与更迭。“而我越走越远,想象一次卓越构图”,诗人在行走中思考人生,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构图,“在属于我们的画面中充当远景,若隐若现”,诗人既渴望被关注,又想要一种神秘感。《与月光和解》这首诗可以说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内涵,给人以诗性的思考。
TS艾略特主张:“一个诗人就需要不断地抛弃‘旧我’,同时不断趋向更有价值的事物。一个艺术家的成长之旅,就是一段持续地牺牲自我,持续地消解自己个性的旅途。”在《与月光和解》这本诗集里,从个别诗作也可以窥见陆十一一直在不断地抛弃“旧我”,通过《解脱之笔》探讨解脱与自我救赎,“从树干与田间栅栏,解救下被捆绑的诗歌”,“也解救下繁忙工作中的自己”。陆十一始终没有放弃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我还想再往前走一走,更隐秘的事物即将发生,可能是关于雪或者其他”,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迷茫的雾气,也终将散去”,“没人属于这里。在这茂密丛林,我是节外生枝”,或许《贩卖秋色的人》本身就有一种孤独和迷茫的情绪。
在陆十一的这本诗集里,总能感受到:诗人所具有的《巨匠工艺》,不管是“引力用绳索拉锯,和建筑师脑洞空间开合着”,还是“迂回并无限接近”,诗人就应该像建筑师一样,在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中寻找创新和突破,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语言,展现出诗歌艺术的精妙与诗人的创造力。
总而言之,《与月光和解》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诗集。它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真挚的情感,让读者产生心灵共鸣与启迪思考。我相信,只要打开这本诗集,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与自己产生共鸣的佳作,与月光和解,在纷扰中寻找诗意。
以上的内容并非专业的评论或赏析,它们只不过是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或诗歌爱好者,以诗为媒把自己“与月光和解”后的所感所悟呈现出来,若有不尽之处或待商榷的地方还望大诗人陆十一批评指正。
诗修正时代的错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品茶与静思
文/秋天的童话

如果不是一场雨夜的对话
我依然无法分辨
金骏眉茶香背后永远的
金黄茶色,泡沫是杂质显影

武夷山脉延绵千里
隧道却有各自的独特个性
际头洋,曾被女儿念成“标头洋”
一个转角,时间就过了十年

回望分水关的险峻
车盘还在,外婆还在
她的笑容不会被阻挡流水的大坝
隔断在老屋门前的小竹林

仿佛有的人从未离开故土
仿佛有的诗
就该被遗忘在一座座
横跨信江支流的连孔石桥

2024.08.25
诗修正时代的错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中元辞/皇闻晖

世界还是那么热闹,车流还是那么拥挤,人潮还是那么汹涌
已经离开的亲人,真的会回来吗?
众生普渡,死亡不过是灵魂的回炉重炼

苦难已不再折磨亡人。除了时间,还有什么不可挽回
思念,像一枚钉子
深深钉在我的体内,再也无法拔除
2024.08.18

鬼节/皇闻晖

都说这世界没有鬼
为什么?为什么我总还是能听到
鬼话连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苦涩的深渊/皇闻晖

黑夜一旦站起来
我该如何攀爬,那悬崖般的梦
在峭壁一样的时刻
在睡与醒之间
始终横亘着一道不见底的深渊
像盘踞在苦涩之上的伤疤
再也无法愈合
我能躺平吗?
除了躺平,还有什么能耐
值得我炫耀?月光白白照着
那些不愿醒来的梦话
我一再抱紧
时有时无的呼噜声
仿佛置身于那道苦涩的深渊
没有期待,也没有绝望
2024.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出书记/皇闻晖

把多年积攒下来的诗歌
一首首唤醒,再将它们叫到一旁
汇编成册

这些诗歌,都是从生活里挖出来的
总觉得哪首都好,不忍剔除

奈何
一间小小的房子,容纳不下
那么多孩子

有些诗歌只能继续待在老窝
像留守故土的儿童,默默承受父母的关爱

一本诗集带着万物的诗性就要抵达
诗的领域
我只是以一个意象落在纸上
2024.08.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下班回家的路上遇雨想到了感谢/皇闻晖

雨落在雨里,就像风跑在风里
雨水淋湿了风的吹拂,也淋湿我的归途
我始终走不出自己的影子
直到落入黑夜,金金的目睭
感谢老天,给了我日升,又给了我日落
美好的时光一天就够了
感谢孤独,它并没有将我紧紧捆绑
感谢生活,被我毫不客气地啮食
依然递给我最深情的拥抱
这是被秋雨推开的夜晚
深陷此生的我
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想到了感谢
我要感谢自己,让感谢回应了所有事物
2024.08.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坊上,遇见陶瓷》

邓漠涛


我相信,一团瓷土
可以在手中仿制
历史深处的容貌和声音
仿制的瓷器
披上刻意的尘埃
一些源自瓷器内部的声音
让我相信,假也可以是一种美
美可以仿制
正如此刻,我站在这些仿制的瓷器前
想与它们作一次交谈
它们只用光回答
似乎沉默,才是历史真实的声音
正如我走在它们走过的路上
泥土里的暗才是最后的归宿
2024年8月26日
诗修正时代的错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人

写作者妙与

路边一条不认识的野狗
正叼着链头,四下张望
自由啊,这无形的东西
太可怕!趁铁链还有余温
迫切找一只能拴住它的手
在城乡结合部,这个品种的狗
应该还有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上湖》/邓漠涛
上湖是银杏、红豆杉、枫香的村落
在上湖,我用了一个上午
在树林中想象文弱的宋朝
水墨画的幽静和从容

我甚至愿意,从此盘坐在树下
呼吸源自宋朝的气息
等待秋天用银杏黄金的叶浪
将我孤立
给我奢华一次

明知这里不是我的故乡
但愿意相信
我的前生一定是长住这里
像一个村民
被一群古树包围、埋葬
长相厮守

今生,又让我将上湖
当作了故乡
2024年8月2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诗心人品共振一个频道
——读皇闻晖诗集《万物皆有诗性》有感

幽兰

在秋老虎施威的高温中捧读八零后诗弟皇闻晖的诗集《万物皆有诗性》,立时感到一股淡定稳健、诙谐有趣的诗风,一种对生命和生活深度思考和对生命高境界的追求,从百会穴缓缓进入,顿觉心神安宁,心田犹如注入一股潺潺溪流,喧嚣和暑气瞬间被清除体外。
这本诗集是“世界诗歌网福建频道”编辑的频道丛书,装帧朴实大方,不薄不厚180页,共分六册。我读书从不在意装帧是否高档,是否有书号,而更重视封面与内容是否恰如其分的吻合,再高档的装帧,内容却相差太远也引不起我的赏兴。皇闻晖的《万物皆有诗性》正如他平时给我的印象,沉稳低调,不事张扬,凡事皆有主见,从不人云亦云。他的诗风和为人可以说共振在一个频道,写诗风格笔调自然沉稳,既不拔高,又不晦涩消极。正如主编康城在频道丛书序中所言:“皇闻晖写作时间相当长,手法娴熟,能够处理各种题材……他的诗作常常带着一种诙谐的态度,以此笑对逆境”。
目光跟随一首首诗作静静行走,进入皇闻晖开阔的心灵世界。诗歌,是一个人真性情的流露,是人本与文本结合,重塑崭新自我的过程。在分行的文字中,栖息着他的品性和内涵,每一行,都是他素养的外延和内心情感的展露。
一、真诚、率直、磊落的品性皇闻晖在第一辑《自画像》中,自嘲自己“泛白的发丝,秃显的额头/一张破旧不堪的老脸,还有/微微隆起看似发福的肚腩”。《我是一块铁》“在火焰中,一块铁如我坐怀不乱/一个饱经风霜的人/终于可以卸掉身上覆盖的锈”。在《寻找》中他这样表述自己的观点“每个年龄都是分水岭/过去并没有弄丢,未来也还在/时间怎能把一切都格式化”。人到中年的皇闻晖这样诗写《人到中年》“人到中年,所有的经历都值得/对于一无所知的路途/我们仍需用双脚把它走完”。如上这些诗行也如他在《履历表》中所言“把我交付于你,仅凭一纸空白/说不清前世今生/你可以从那些已知的过去/一再掏出我。而我,也有同样的意愿/对谁都不会有所隐瞒”。从外表的幽默画像到自我内心鉴定和前路展望,这就是诗人率真、磊落的个性,喜欢自由抒发诗情,无羁无绊的挥洒心音的最好证明。在喧嚣的尘世中,皇闻晖扛着自己诗歌的个性旗帜,行走在既定的路上,他懂得一个真正的诗人,诗歌创作是不能跟风而走,更不是死板生硬的模仿和沿袭,而是自由舒展心灵的花朵。
二、感恩、良善、善解万物情怀皇闻晖在《万物皆有诗性》自序中写道:“我一直认为,写诗就是一种修行。是对于生活中万事万物的一种诗性思考”,通读他的诗集,确实感到他将写诗作为一种修行,这个因素也是他诗歌骨架之一。在第四辑《绿萝辞》中,他写了大量花草蔬菜的诗,将它们人格化并赋予鲜活的生命。他这样定格《包菜》:“每一棵壮硕的包菜/都有一颗完整的心/绝不容任何侵蚀”。他借《白萝卜》展开想象的翅膀:“提起白萝卜,我想到了守身如玉/想到母亲珍藏的陈年老菜脯/想到那些地位卑微的人/在底层,仍矢志不渝地白着”。看见《水稻》他想到:“谦卑的植物总是低着头颅“。《芦花》在皇闻晖的眼中是:”临水而居的人/总是放任每条河流,像马儿一样/奔向远方“。《荷花辞》在他的笔下具有一份淑女静雅之美:”“晚风悄悄溜进荷塘/还没绕过小径,就惹了一身香/众荷喧哗,还有什么深藏不露/一朵花安静下来竟如此美好”。仅摘录几首片段便使人感到天地万物都是美好的,都具有诗性的。在他的眼中,万物都呈现鲜活的生命和色彩绮丽的灵魂。这些菜蔬、花草虚实架构,意象的介入赋予它们鲜活的生命和跳跃的诗情美,流淌出厚重的诗意,并具有智性和艺术的双重闪光。
三、深悟、独醒,看清前方路诗人,背着诗歌的行囊上路,在前行的路上,永远是一名歌者,无论道路如何险阻。与诗歌同行,苦,也从容,乐,也怡然。读皇闻晖的诗歌,总会感到一股率性、酣畅之情顺笔而下,那是轻车熟路驾驭诗歌技法,而又不拘泥诗歌技法的得心应手。他在《人间书》中深刻定位:“人间有太多的瞎眼,躲在光明背后……视而不见,是人性最深处的黑暗”。面对大自然的失常,他以《在崩溃中前行》抒发一个诗人的担忧:“面对强对流天气的重创/漫山遍野的狼藉,让人感到心痛/这是一种苦难/我们只能默默地去承受/秉持初心,在崩溃中前行/像这些文字一样袒露它的慈悲”。一个能挥笔写天下的诗人,必定是百善孝为先,他以疼惜和感恩的文字诗写《母亲往事》:“……时间将一根骨刺种在/母亲的膝关节处/仿佛一段揪心的往事,再也无法拔出/……我默默祈祷……/我希望,母亲的往事里不再有新伤”。怀揣着梦上路的诗人,心中装满柔曼的情感。柯塞、马蒂说过:“没有感情,一个人可以成为诗的雕刻家或诗的绘画家,但不能成为诗人。”可见,感情是诗歌的第一生命。
人到中年的皇闻晖,诗风是沉静的,笔调是朴实张力的,对生活感悟和人生前路的思考更是深刻谨慎的。《在河边》他这样抒发人生可能遇到的境遇:“与流水一起泅渡、转弯、打结/奔赴到海……沿着岁月的河,一路摇晃/有时站稳了,有时就跌落水中/喊救命都无济于事/只能像一条游鱼,学会与水和解……”皇闻晖喜欢自由、随意,在自己主观意识引导下,踩出自己独特的节拍!只有离圣坛很远,才能离心很近。正因为如此,皇闻晖的诗歌才更能打动读者,更加抵达人的内心。
一个沉稳写诗的人从不慌忙激进,正如一位诗人所言:”诗是一种慢功,有一种让世界慢下速度的力量。只有慢下速度,尘埃才会落下来,人们才能进入沉静的境界,才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回味。一首意蕴丰沛的好诗能将奔跑的世界拽住“。以这位诗人的话作为尾声,请喜欢诗歌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在诗歌中打开自己,再用分行的文字集拢,完成一场新生!
2024年8月26日(于兰香阁)
作者简介:幽兰,女,本名阚力萍,中国散文家、河北作协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精短文学作家。《青年文学》特约记者。中国微型诗主编、副社长。在海内外40多家报刊发表诗文,市级以上征文多次获一、二、三等奖。有散文获澳洲彩虹鹦国际作家笔会07晋级菊花奖。2020年第一届“千家诗”全国诗歌大赛荣获特等奖。著有《兰香悠悠》散文集,微型诗诗集《兰韵清影》等四部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