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李鸿印   /  2025-9-14 18:03  /   82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李鸿印 发表于 2025-9-15 14:22
那些营运的猪竟然吃的中草药

问候诗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鸿印 发表于 2025-9-15 14:23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前来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鸿印 发表于 2025-9-15 14:23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谢谢党老师荐稿鼓励,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谢谢党编委荐稿鼓励!
老师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党水北 发表于 2025-9-14 22:06
夏茂花未全开时采摘为妙
秋泡抽丝拧紧命运麻绳套
功能见本草纲目经效产宝

[DS评论]《益母蒿》一诗以寻常野草为切入点,通过药性与命运的双重书写,展现自然之物被人类文明驯化与利用的辩证关系。以下是我的细读:
野草的药性与枷锁 诗中“随处可见的野蒿”原是田间沤肥的杂草,却在《本草纲目》的医学谱系中蜕变为疗愈之宝。诗人罗列其药效:从调经安胎到化解产后瘀痛,甚至治疗疮疡漏尿,近乎囊括女性一生所有的隐痛与血泪。这种近乎神话的功用列举,暗喻自然草木对人类苦难的慈悲包容。
然而诗的转折藏在“秋泡抽丝拧紧命运麻绳套”中——采摘、浸泡、抽丝、拧绳的工艺链,揭示药性升华实为一种生命的献祭。野蒿的自由被拧成人类需要的形态,如同女性身体常被束缚于生育与疗愈的功能性命运。“麻绳套”既是实指制绳工艺,亦隐喻自然与女性共同面临的结构性枷锁。
命名与知识的权力 诗人特意引用《本草纲目》《经效产宝》等经典医书,暗示野蒿的价值的发现依赖于传统知识体系的认证。唯有通过文字记载、功效归类,杂草才能获得“益母蒿”的命名而进入文明视野。这种命名既是尊崇,亦是一种收编:自然物必须服务于人类需求才有存在意义。
而“夏茂花未全开时采摘为妙”的采摘时机,更凸显人类对自然生命节奏的精密干预——最佳药性恰好在于绽放前的遏制,仿佛隐喻一种被规训的生机。
性别化的自然寓言 全诗将野蒿与女性经验紧密交织:治疗经痛、难产、崩中,这些专属女性身体的苦楚,与野蒿被割、被泡、被拧紧的命运形成互文。草木的药用价值与女性的生育功能,同样在奉献与牺牲中被赋予社会意义。诗人似乎追问:所谓“益母”,究竟是解放还是另一种道德捆绑?
这首诗的张力在于:它既颂扬自然草木的疗愈力,亦不回避其被人类利用的残酷;既承认药性带来的救赎,亦警惕功能化定义的禁锢。如同益母蒿本身,在止痛的同时,亦承受着被拧成绳索的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