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
--读澧有兰《走过万象金街广场》
文\苍凉
象是一个点,而真象(相)假象(相)是一个面。
由大象雕塑到真(假)相,由城市大象雕塑栩栩如生,到城市假相登场,真相隐退,虽在字面上运用了字面谐音的巧合,却恰恰地暗合了某种真实的现实,由此自然而激发了读者若大的想象空间,带出直通现实的丰富联想空间,从而极好地实现了一首诗本体以小见大、知微见著的意义和价值。
在诗写技巧方面,其一是虚实相生的手法运用娴熟。首节只两句:
 
真象死了
假象还在
表面说的象,实际指相,具象地概括了现实局部存在的某种现象,有效地打通个别的具象的现象级与一座城市普遍的形而上的抽象状态,披露问题的本身,揭示其严重性,具开门见山、振聋发聩之效果。
在这里,表面的谐音之机巧早已退居其次,而隐藏在其背后的本质像替身一样代替了假相挺胸出列。
第二节非常写实地具体地呈现了现场目之所见的情形:
 
一群城市大象雕塑
在万象金街广场
栩栩如生
将首节提升至抽象状态的问题又一次抛给现实实景,以“栩栩如生”之雕塑具体地呈现“真象死了\假象还在”的状况,虚实互存,虚中见实,实中有虚。
其二,对比或对峙状态的确立。第二节在首节直接推出“真象死了\假象还在”的结论后,具体呈现“死了”和“还在”现实证据,从而在形式上形成两者之尖锐的对峙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阵列。
在此,有种直接进入诗写核心和读者关注点的力量与形势形成过程,现场与对峙,以大象雕塑的“栩栩如生”对峙隐身的真象(真相),从而激发了读者某种思考与联想。只是诗写很巧妙地避开真象隐退的一方,只呈现了现场的雕塑“栩栩如生”的图景,从而让读者自然引起内心的追问,客观形成诗写的张力空间。
 
2021.7.2记
附原诗:
走过万象金街广场
文\澧有兰
 
真象死了
假象还在
一群城市大象雕塑
在万象金街广场
栩栩如生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