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猝不及防的消失会是生命里最好的安排”
——管窥诗人秀实诗作中的禅思

文/林荣


“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流水到天涯。” 传统禅诗中多有劝勉学人归家还乡的诗作。当然,这里的“归家还乡”指的是回归精神家园,是自性的回归,是对于无明的摆脱,是解脱。香港诗人秀实对此也有自己的深刻思考,他的诗与其说是“文以载道”,莫如说是“因文证道”。这是我通读秀实上百首诗作后的一个突出印象。他常常可以捕捉到某一时刻的新鲜景象与情致,以文字的敏感而给予诗的表现。他用一双慧眼看周围,看生活,看世界。在他的眼中,一棵树、一杯茶、一只猫、一场雨、一条小河等等都可巧妙入诗,并由此为契入点,引发他的生命思考,使性情在其中得以怡养,使生命的境界得以提升。

2015年秀实创立“婕诗派”,提出诗歌创作的〝四个覚醒〞即:[1]权力覚醒。[2]语言覚醒。[3]性別覚醒。[4]历史覚醒。其主要内容包括:主張诗人写作时,放肆运用其对万物命名与诠释的权力,设想自己为〝帝皇〞为〝造物主〞,反抗约定俗成的潛行規则,以寻回万物间的真愛关系,写出真诗;倡导以長句書写世间真相,对真相作出更为准确的述说;肉体仍旧是不変的自然,其所出现的痛苦,疲倦,饥饿,眩晕,虚空,衰弱等等细腻多変,思想的墨守成规,语言的约定俗成都是对诗歌创作的伤害。诗歌创作必得始于性別觉醒;其形式容或分行,其词语容或西化,其艺朮特质容或偏向西洋学理,而其精蕴在內必须含有传统基因,方能成就真正的民族文学。我对此深以为然,由衷赞叹。秀实的诗作无疑就是对“婕诗派”宣言的艺术实践,这四个觉醒,我个人以为也恰恰切合了修行之道,禅之理趣,即:直下承当,亲身体认,明取本性,不人云亦云,自证自悟。

消失

猝不及防的消失会是生命里最好的安排
告别妳居住的那个小城时,世界的一切正在崩坏中
我寻找不到当日的任何痕迹,那怕是一场
突如其来的骤雨。余下的日子会是
在劫难中沉静的屋檐下伴着一头猫
猫也老,牠的姿态更缓慢,时光彷彿沙漏般无声
那个小城和那条河,如一幅画图的伫立
一切与这一切,各归属于截然不同的世界
如果妳也成了这一切,婕诗派的所有述说将必成为经典
我的名字将在我消失后。窗外一片秋空
回来了,如叹息般的微风夜雨,如梦呓般的呼息声


这首诗,我特别关注的是这两行:“如果妳也成了这一切,婕诗派的所有述说将必成为经典/我的名字将在我消失后。”这是一种非常自信的假设,和自负无关,而是诗人源自切身的生命体验,是对“空性”的诗意表述,对世事真相的证悟: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是不存在,而是不留恋,不执著一切有为法:“世界的一切正在崩坏中/我寻找不到当日的任何痕迹。”

虚空无内外,事理有短长。
顺则成菩提,逆则成烦恼。
灯笼常瞌睡,露柱亦懊恼。
大道在目前,更于何处讨。

我在想,或许可借开元子琦禅师的一首禅诗《虚空无内外》来理解秀实的这首《消失》。世界同而不同,不同而同;虚空无有边际,无有内外。随心而做,率性而为,如此人生,无憾——那“猝不及防的消失会是生命里最好的安排”也便是理所当然的了。

游走的树

在城东我看到马路两排的树木
我不知道它们的名字。它们整齐安静地
用雨水和秋风书写它们的拢聚和成长
今天,我从它们那一片片的话语当中走过
遂省悟到绝对的孤单原是一种生命的热闹
更有季节更有阴晴,也更有苍白和翠绿

渴望携着美人穿过另一个季节
这些游走的树让城市更具尘世的欲望
我会抱着美人腰如靠着树榦,并把它移植到
我的泥土里。它生根然后枝繁叶茂
我喜欢的绿云如盖,我喜欢的下午
已然形成。而一生便这样在树下枯坐为禅


这首诗让我想到了《楞严经》中的几十位菩萨回答佛关于从何种方便之门发菩提心的提问。菩萨们你言我语,总共说出二十五个方便法门。假若秀实彼时在座,他也许会答:以诗证道。是的,一个有文字般若的人,一个严肃意义上的诗人,写作,就是他对于人生世相的观照过程;一首好诗,就是内心纠结、矛盾冲突解除后的和谐存在。就比如这首诗,其意味是深长的,诗人成诗的过程即可视为参禅悟道的过程。细细品读,各种生命况味尽在其中流露。诗人并不藏匿某种怅然若失的情绪,也不回避内心的情欲和困惑。直面,是勇气,更是胆识。妄念丛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谁能否认“一生便这样在树下枯坐为禅”更是一种高亮的生命境界呢?

雨落坪林

彻夜的暴雨落在坪林的这片茶叶上,我离去了
而当晚我关在旅馆泡茶时那场暴雨仍下着
我相信,这场暴雨会恒久不止地下着
直至我把茶喝完,如嫰芽般睡在床上时
它仍会下着,让我的梦也漂泊

“这场暴雨会恒久不止地下着”。是的,刹那即永恒。是的,永恒即刹那。这是相对论,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绝对真理,正如“吾尤昔人,非昔人也。”
同时,这首诗也让我读到了某种归隐遁世的情愫。人这一生,匆匆忙忙,如果能有“本自深山卧白云,偶然来此寄闲身”的境界该有多么美妙。显然,诗人秀实有这种悟道高度,不然也就不会有“如嫰芽般睡在床上”这样的诗句了。

住民宿

在这里我总不能忘却那些灾害,譬如说风暴
而高台所眺望到的,却总是美景
譬如说卑南河与都兰山,都是失却文字的
美丽的存在。我说,原生态这般词语戕害着诗歌
而真正的诗歌语言却又是一种原生态

隔壁是一个诗人的居所。我能见到她
我猜测深宵仍亮着的窗,是诗蛹在蜕変中
每天我都看到她居所前的两头牛
豢养着牠们的那幅绿色草坪,那些物种相依着
没有道德与律法,而都较文字耐读


某天住民宿,精神敏感心思细腻的诗人秀实有感于所见,感慨道:“那些物种相依着/没有道德与律法,而都较文字耐读”。是啊,群生便是修行的楷模,比如隔壁诗人居所前绿色草坪上的那两头牛。从这首诗可以看出,秀实对原生态“无分别”世界的向往,对自然无矫饰的人与事物的赞美。人的烦恼常常来自于心中生起的分别念,有了分别,就有了优劣,就有了高下,就有了是非你我。
这不动声色的冷静诗行下面,其实也涌动着内心的层层涟漪,真是耐看,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众所周知,这世间的“那些灾害,譬如说风暴”,是大自然对人类粗暴行径的惩罚。这世间之所以有了严苛的律法,是因为人偏离了本性。处心积虑者、尔虞我诈者都是因为背离了大道,背离了本自具足的真如本性,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非言七佛为师祖,是与群生做楷模。直下若能明妙得,搬柴运水现毗卢。”(照觉常总禅师)自性恒在,不躲不藏。真如老家一直在那里,等待浪子回头。

行走在丛林之上

天国瀰漫着云雾,此刻我正紧接在边缘
一条绳索牵引着午后的岁月。而我仍在人间
贪婪和饥渴的欲望如存活的动力,让我
感覚生命是一种虚空,终归于无有

畜牲道在丛林之下,那些吼叫声
把这里一大片的树木涂抺上原始的野性
牠们或许比我更为自由,因为
没有思想的肢体是充满力量,井且

能把性爱看作是一种存活。吊悬着的
此刻,我仍感到亢奋与雀跃
不藉山风,就沿着这根绳索
让时光往复徘徊在天国与畜牲道之间


这是一首忧思之诗,更是一首前行上升之诗。诗中写到:“而我仍在人间/贪婪和饥渴的欲望如存活的动力”,“时光往复徘徊在天国与畜牲道之间”,这是诗人对自己的直面,是检点和自省。从某个角度而言,也是自我超越。秀实对于禅(佛法)的理解是深刻的,他深知贪心和欲望是娑婆世界的众生的劣根,也是轮回的原因。“莫道青山好,逡巡便白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行走在丛林之上”,刻苦修行,摆脱苦难烦忧,才是人生的终极目的和目标——“岭前岭后野猿啼,一条古路清风扫”,让时光得以跳脱到天国与畜生道之外,则可为人生的最大赢家。
“归家还乡”,诗人就是那个一直行走在回家的路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优秀的诗人就是一个不懈修行的禅者。修行在行不在说,在悟不在言。秀实借诗修行,日复一日,以诗得悟真知真见,厚重了人生的底蕴,将禅理充盈到现世生命的觉醒之中,实是我学习的榜样。上述文字为我的读诗随感,成文记录以存念。感谢文字的缘分,感谢秀实的诗作带给我的生命启迪。


           2021年8月13日于衡水湖畔养心斋

————————————————————————————————————————————————————

秀实,“婕诗派”创始人。香港诗歌协会会长,《圆桌诗刊》《流派诗刊》主编。出任世界华文作家交流协会诗学顾问,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班导师,香港中文大学专业学院写作班导师,香港艺朮发展局文委会审批员,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著有诗集《婕诗派》《与猫一样孤寂》等十七种,诗评集《止微室谈诗》三卷及《刘半农诗歌研究》《散文诗之蛹与蝶》等十种。
林荣,中国作协会员。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认为写作是一种倾听,在一首诗中,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秀实顿悟禅入,以诗契道;林荣佛慧拈提,句句见真。“非言七佛为师祖,是与群生做楷模。直下若能明妙得,搬柴运水现毗卢。”(照觉常总禅师)自性恒在,不躲不藏。真如老家一直在,只等浪子回头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他的诗与其说是“文以载道”,莫如说是“因文证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15年秀实创立“婕诗派”,提出诗歌创作的〝四个覚醒〞即:[1]权力覚醒。[2]语言覚醒。[3]性別覚醒。[4]历史覚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悦赏,品读,学习,问好也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杲子 发表于 2021-8-18 17:28
他的诗与其说是“文以载道”,莫如说是“因文证道”。

嗯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杲子 发表于 2021-8-18 17:28
悦赏,品读,学习,问好也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杲子 发表于 2021-8-18 17:28
2015年秀实创立“婕诗派”,提出诗歌创作的〝四个覚醒〞即:[1]权力覚醒。[2]语言覚醒。[3]性別覚醒。[4]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也牛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2-5-16 04:32:03
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汤胜林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2-5-16 06:08:53
诗不错,禅意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