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杜鹃花、人、爱情,互相辉映产生光亮
——赏析张执浩《像样的爱情》

萦之


张执浩说,好的文学艺术是在一种极无聊的状态下产生的,紧张、忙碌、有序的人很难写出好东西。闲下来看杜鹃花,《像这样的爱情》就诞生了。他在诗里提炼了一种爱情体验,以“像样的”来修饰爱情,这引得我们往广处向深处审视。

诗人描述的“像样的爱情”,暗示了它的另一面,我们获得的常常是不像样的爱情。像样的爱情是怎样的?诗人在这里,为我们竖起“像样的”爱情参照。“像样的爱情”,是内心生发出来的爱,是朴素的,真诚的,也是热烈的,是人人心中皆有的爱情标准,诗人说,这样的爱谁不想要呢。

前三行,“一起看花的两个人”,“两个人一起看花”,诗人说“并不是同一回事。” 前句说的对象是人,后句说的对象是事。但诗人意不在此,而是要说“两个人”与“花”的关联,也就是内心与爱情的关联。一起看花的两个人,也许就是不像样的爱情,两个人一起看花,就是像样的爱情。一起看花的两个人,有可能是各看各的。两个人一起看花,两个人就有了交集,就有了共同的爱的体验和情感交流。绕口令一样的语言,朴素,却又那么耐人寻味,让人过目不忘。三个词:两个人,一起,看花。组合顺序不一样,意思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他笔下的词语具有起死回生的能力。

诗人接着描述两个人看杜鹃花的场景,开始生发“像样的”这一语境下的诗意。人事物景的简单呈现,“像样的爱情”就有模有样了。杜鹃花开了,失火的山谷,这“失火”一词把杜鹃花开的样子写得如此恣意,酣畅。这里用了转喻,他不说杜鹃花开放得像火在燃烧,而直接说失火,这是诗人锤炼语言的功力。而且,失火,一语双关,一种美好的情愫在体内燃烧,无法控制,没有救火的人。爱情之火熊熊燃烧,如满山火红的杜鹃,这就是两个人一起看花。

诗人描写爱情之火在体内熊熊燃烧的情景很质朴,动人。两个人不知所措,你看我我看你,越看越觉得此生可惜。他呈现了上帝曾经允诺过我们却一直没有兑现的爱情。杜鹃的美和人的美和爱情的美,美美与共,互相映衬而产生光亮。“可惜”一词,照应了开头的“一起看花的两个人”,也就是照应了“不像样的爱情”。在结构上,由“扬”到“顿”,由外放到内收,转得出彩。

诗最后两句,水到渠成抒情,这样的爱谁不想要呢,而且诗人定义为这是至死不见骨灰的爱情。“至死不见骨灰”,就是永远燃烧不尽,这样的爱情想一想都美。


附:
像样的爱情

张执浩



一起看花的两个人或
两个人一起看花
并不是同一件事
譬如说杜鹃花开了
失火的山谷里并不见救火的人
两个人在火海中不知所措
你看我我看你
越看越觉得此生可惜
这样的爱谁不想要呢
这样的爱至死不见骨灰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他呈现了上帝曾经允诺过我们却一直没有兑现的爱情。杜鹃的美和人的美和爱情的美,美美与共,互相映衬而产生光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