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杭州西子湖诗社会员精选诗《春梦》点评

春梦
文/黄亚男

那个春天
灵魂像风筝一样飞走
从此,这个城市的名字
便成了我一生的梦

梦醒时分
我会想你
有过约定吗
看终日笑而不答的溪流

你在江的南头
每天我都用电波向你问候
渐渐绽放的额纹
是我深深的思恋驻留

那柄磨快的小镰刀
是否担负着爱的传播
那顶错拿的大草帽
是否藏匿着一生的承诺

都说这是个播种的季节
怎么会割舍所有的希冀
都说你最善解人意
我却结下了一辈子解不开的忧愁

每次见到的时候
总是在最疲惫的关口
心儿随着脉动晃悠
漂泊成了无处安家的借口

记住了  下辈子
不过奈何桥  不喝孟婆汤   
所有的记忆都系上红丝带
三生石边   我等你

陈虚炎浅评:与其十里桃花,不如三生三世。有些爱情,注定今生无缘,春梦一场,然而既已相爱,又如何轻易割舍,可想诗人在说“结下了一辈子解不开的忧愁”时,心情是多么苦痛!看完这首诗,我的心被吊悬在虚空,任凭如何挣扎,都难以释怀。我不知道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是怎样的心境,要回忆这样一段揪心的历史,真的需要勇气,或许此刻的诗人也已经释怀了吧。然而,若说真的释怀,她的诗歌不应表现出如此曲折的心声,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感染力。那些由“真实事件”所勾勒的心曲,旁人不得而知,只能依稀从文字中捕捉和联想到诗人当时可能的情绪:磨快的镰刀,在此处未免意图象征辛勤劳作,却可做“爱情是通过在劳动生产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升温”的解释;而拿错的大草帽中是否藏匿爱情的承诺,却要由诗人的特殊经历而给出答案。与其说这是诗人的疑问,不如说是诗人的希冀。事实上爱情已由此萌芽(先前梦醒时诗人对溪流的提问,以及“绽开的额纹”早已埋伏下种子,做了一定铺垫。因为有了预热,所以这里读来没有“情节跳跃”的突兀感)。然而美好的希冀,却得不到回应(我们姑且先这样理解吧),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巧妙的偷换概念的手法,通过具有双重含义的“季节”一词的链接,做了一个象征意味浓重的问句。(播种应有收获,然而爱情却没被收割,何故?一者是秋收之季节,二者是爱情之季节,两者自然不能构成因果,然而诗人明知却“装傻”,愣是生出了这哀怨的拷问,当然“收割”和“割舍”二词也起到了相同作用。)如此偷换概念,使之句意转换和衔接自然而然,刚好迷惑住感性的读者,从而产生朦胧的诗意,并且还在内容上自然过渡上文(镰刀与草帽),又衔接了下文(希冀破灭后的心酸),可谓一举两得。善解人意的好人,却非善解风情,这里我们可以猜想和感受诗人表而不露的心声,却不能过渡揣测“希冀”破灭的真实原因,这本身就是有违诗人愿景的。所以,我说姑且认为是希冀“得不到回应”吧。当然,倒数第二段,诗人也给出了她有所保留的解释,那种无奈和心酸,也只有作为当事人才能领受。这也可能与诗人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段有关(首段“灵魂像风筝一样飞走”就已表露出时代悲剧的氛围,这也是我不点破的原因。如果将这段简单认为是爱情号召的话,那就太肤浅了。尽管诗人爱那座城市的感情应是真切的)。作为和我父亲的同龄人,诗人那一辈经历的感情是相当特殊的,所以大多只能结出苦涩的果实。生在评者这种“玩大了的青春”之时代,是很难感同身受的。然而我却听过太多那个时代的故事,看过那个时代的小说,所以我特别能理解,诗人为何发出有如末段凄美的誓约,那是无奈现实造成的多么痛的领悟啊!然而我坚信,即便忘却了今生的记忆,有情人注定终成眷属——轮回是无欺的因果,直待业缘成熟时。


2019/2/18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