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诗歌频道 于 2022-2-11 16:30 编辑
由世界诗歌网、贵州十二背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世界诗歌》杂志社、《香港文艺报》社共同举办的“十二背后杯”第二届中国诗歌擂台赛,第三周冠军评选今日揭晓。经中国诗歌擂台赛评审团7位评委公开投票,在7首“日冠军”作品中,项天烁的《给女儿的信》以最高票6票荣获冠军。
第二届中国诗歌擂台赛2022年1月3日正式开赛,每天评出一位冠军(偶有并列或空缺),第四周共评出7位“日冠军”。世界诗歌网为此动员140多位频道主编、副主编、编辑和会员,分别组建成立初审团、陪审团和复审团,负责每天进行的“日冠军”评选;动员评论频道30余位主编、副主编和编辑组建评论团,负责对“日冠军”、“周冠军”作品实时进行点评;邀请40多位国内外著名诗人、批评家组成评审团,负责“周冠军”、“月冠军”评选;由主办单位负责人组成总评审团,负责年度冠亚季军评选。评委规模超过200人,在世界诗歌比赛中可谓前所未有。
“十二背后杯”第二届中国诗歌擂台赛于2022年1月3日开赛,至10月30日结束,每天评出一位“日冠军”,每周评出一位“周冠军”,获奖名额多达360个,11部免费出版诗集,10万元景区和杂志奖品,年度冠、亚、季军获得者,将邀请出席博鳌国际诗歌节,并在博鳌亚洲论坛举行颁奖仪式。《给女儿的信》由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主编简评,在《诗日历》微信公众号发表。项天烁将获得电子获奖证书和为全体周冠军(不含月冠军)出版的诗歌合集2册。(请获奖作者将地址电话发至邮箱:sjsgw2020@163.com,邮件标题注明【擂台赛获奖】字样)。
“十二背后”杯第二届中国诗歌擂台赛参赛方式:
1、所有参赛者请到世界诗歌网注册,网址:www.worldpoetry.cn,注册名与发表作品署名须一致,不少于两个汉字,不能有字母、数字或符号。如出现不能注册的情况,请致函邮箱hqchf@sina.com说明(邮箱拒绝投稿);
2、将一首现代诗(未在纸质媒体发表过,未在任何媒体或征文中获奖,每人每天限发一次,否则取消比赛成绩)发到世界诗歌网国际诗歌论坛“国际诗赛”频道,作品标题前请注明【擂台赛】。提倡40行以内的短诗(长诗也可参赛)。
“十二背后”杯第二届中国诗歌擂台赛第四周冠军作品:
给女儿的信
项天烁
孩子:从抽象到具象
从模糊到深刻
伴随你的到来
我一直朝着那个角色
努力地雕刻自己
即使某天
我的脚步开始做减法
目光依然在你身上做加法
春风里奔跑,冬雪里起舞
天有多高,尽在你心里
地有多广,尽在你眼里
脐带和缰绳
历来都是当断则断
孩子:将来有一天
如果我将婴儿的嬉闹和啼哭
还给你
请你务必纵容我
像沙滩纵容着海浪
像大地纵容着落叶
像黑夜纵容我的天马行空
中国诗歌擂台赛评论团评论员简评:
读这首《给女儿的信》,感觉是用慈爱浇筑的一件艺术品。诗人用情至深,用语取象富有而精准,达意不重不轻,其中情绪弹跳腾挪把握得当。此诗脉络清晰,节奏明快,父与女的慈爱主线游走有力,不说“小棉袄”“小情人”这些腻歪词语,就一个一般孩子的出生对于男人是一次革命性成果,意义非凡。从愣头青到白发翁是父亲创造了孩子吗?实则是孩子创造了父亲。诗歌起笔用呼告式切入,一节一节在说明女儿来到人世后如何一刀一刀塑造父亲。继而在陈述自己深广的教育以及末节貌似倚老卖老实则深情外溢的诉求。
纵观全诗,诗人舐犊情深溺不择言,表面是一封育儿信函实则是做人家书,勾勒父亲的全过程就是播种爱的全过程。从对一颗掌上明珠的摩挲把玩到对一颗铅球推动的无力,处处显示出一个女儿和一个父亲共同的成长史。脐带“当断则断”,缰绳不忍放手。一个老父亲无不矛盾的心理正是这首诗超越薄薄信纸而深邃和深厚的地方。遥想白发老爹和青春女儿的使命“交接”时刻,人生这部书也翻得差不多了。
——黄土层(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副主编)
这是一位父亲(我猜)写给女儿的信,也是写给女儿的诗。父亲和女儿,天生关系微妙美好,因为我本人也有个女儿,多年来写给她的诗无数。父亲只有在女儿面前才可能像诗一般生情或动怒,女儿也只有在父亲面前才会如诗那样撒欢或放肆。因为父亲怎么着都不会伤害女儿,但女儿往住极易伤到父亲。所有天下父亲为女儿的操心,可称作操碎了心,那每一块碎片也是疼爱。今天我读到项天烁写给女儿的诗,第一他讲了实话,第二他讲了真话,第三他讲了心里话,每一句都引发了我的共鸣!父亲对女儿的爱,并非简单的爱,当然也非很复杂的爱,但却是很难把握的爱,所以本诗开篇就从这种“纠结”中开始,“努力地雕刻自己”,有可供参考或学习的模板吗?没有。纯粹的爱,直接的呵护,没有边界的关照,有可能让一个老父亲难堪乃至恼怒。我甚至觉得天下最难的爱就是父亲对女儿的爱,在女儿幼小时你是她的保护神,在女儿成长期你是她的智者,在女儿长大成人后你是她的贴心参谋,在往后呢,你的臂力在衰减,你的知识在过时(手机软件也要靠女儿教会),你的见识和时局的敏感与反应在下降,仿佛转换了时间!诗人在第二节用很得体到位的具象表达了这种变化。这是无可奈何的呀,你不再是一座山,一棵大树,或一本厚书,问题是即便如此,做父亲的仍放心不下,对女儿的江山指指点点,心还在碎,碎片还在闪烁,他管不住女儿,当然也管不住自己。诗中写到“目光依然在你身上做加法”,读到此句,我鼻头一酸。有多少次,我和女儿谈事业谈家庭谈为人处世时,她似乎在听,很礼貌地在听,只是“哦,噢”个不住,并无实质回馈,这种挫败感不亚于我十几年未升职半步啊!“天有多高,尽在你心里/地有多广,尽在你眼里/脐带和缠绳,历史都是当断则断”,这一段假如让我朗诵,我可能会哭出声,我不知道天烁兄写到这儿时,手有没有颤抖?!如果没有,何来第三节的高潮,他在向女儿倾诉:老父亲在长大的女儿面前就是个老小孩啊,父亲越老,并不会更智慧,而会更执拗,爱得更疯癫,也渴望一份如母爱般的纵容。说实话,我就是个爱在女儿面前“撒娇”的人,跟她电话,声音也故意弄得怪怪的,如果哪一天跟她电话突然正儿八经,不是出事了,就是有人冒充我,而女儿给我电话,说话也有点嗲,每天我们都会通一次话,从第一句说可知一切尚好了。当然诗人项兄还远没到如婴儿般嬉闹和啼哭的阶段,我也没有,但大概率都会有那么一天的,就是我们的女儿,一个中老年女人,搀扶着一个老头,如抚摸着一个从小开始玩的宠物一般,逗我们傻笑,或让我们破涕而笑。总之,今天我读到项兄写给女儿的信,感触良多,说得多了,诗人写到我心尖尖上了,让我心旗摇曳,百感丛生。祝愿我们的女儿都能体谅到为父的苦心和痴情,并祝她们幸福。
顺便说一句,作为诗评,我素来不喜欢把诗人的诗作“抽丝剥茧”式的剖析。我认为那么做毫无意义,也不人道。读一首诗,不是听一个道理,也不是破案,要的就是“你读后的感觉”。也只有这样,每个诗评者对同一首诗才可能产生不一样的评论,这才好玩。所谓好评,并非猜中了什么谜底,而是读出了一种观感和可能。所以有关诗歌遣词造句方面,除非有明显的优劣,一般我是忽略的。当然作为更高级的诗评,最好对诗作者本人有点了解,哪怕是大致的也好,正如“诗人”称谓,“诗”和“人”是分不开的。建议以后附上诗人简介和小照,以让评家有更多感觉,而非盲盒般操作。
有幸此评后,明天即除夕。祝天下父亲安康,祝天下女儿安康!
——迪夫(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编辑)
“十二背后杯”第二届中国诗歌擂台赛评审团第四周评委:
(按投票先后排序)
赵金钟(批评家,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
乐 冰(诗人、海南省诗歌学会副主席)
牧 野(诗人、世界诗歌网副总编辑)
安 琪(诗人,世界诗歌网评审委员)
雪 鹰(诗人、《长淮文丛》主编)
馬世聚(澳大利亚诗人、《世界诗歌》杂志编委)
大 枪(诗人、昭通学院文学研究院研究员)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