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所站的位置----读许建鸿诗歌
康城
时光回到1996年的南山书社,更多时候是在97、98年,晚上10点过后,书店只留下小门,一群人在书店聚集,喝酒喝茶,谈诗论道,谈论历史时政,然后是一叠叠打印的诗文稿出现在书店的收银台,其中就有许建鸿的诗作。最早在南山书社合集《3月20日》中,建鸿就慨叹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南山。可以说许建鸿多年来一直在诗歌之中,不同的是我后来往现代主义,往超现实主义和无意识里分裂,而建鸿一直往日常生活里浸润,一直坚守这个静谧的花园,直到开花结果,近期的诗作从情感的表述范围、力度和深度有了大胆的掘进,对诗有更多的理解和阐述。
20世纪90年代,建鸿在《飞天》《诗神》等诗刊发表诗作,诗作众多。这里阅读主要是诗集《与笔同行》,还有《第三说》第7期发表的诗作,以及《0596》诗刊第8期开卷发表的2014年-2015年部分诗作,从中可以看出建鸿的心路和诗路。
《与笔同行》这本诗集主要还是旧作整理。可以说二十年来,建鸿与笔同行,与诗同行,与诗同居,对诗的情感炽烈程度没有消退,反而更甚以往。诗和酒,情感的炽烈都抵达到了一个新的空间,也只有在诗歌里,这些矛盾的思绪才能和陶渊明式的归隐融为一体。
一、空白之美
《与笔同行》诗集扉页:“在美好中颤抖/多少细浪轻拍着沙滩/恍惚你在揉捏我的肩膀/”-《赞美》,大致是许建鸿诗作的引言,也是美好的理解和形象化。建鸿与生活是持赞美心态,并不刻意去抨击生活和人性的丑恶,哪怕是一点点牢骚,也更多的体现为自嘲。而赞美,也是细腻和淡淡的,仿佛生活中没有他可以为之拍案而起或热心投入的场景。实际上这一切基于对待事物的方式,所谓宠辱不惊。“一条鱼活在自己的水里”,自得其乐,自己的方式,重心在于诗歌,有这个天平上的一端,另一端就轻了。《与笔同行》还写了很多类似的情感:“从纸上开始/才能够着我要的欢乐”“亲近诗歌,干一种不累人的活”“与笔同行,到世界的内心/搬运粮食和风景”。与笔同行,与诗同行是在诗人看来是多么美好的生活。
这种心态在诗歌中体现出来,建鸿诗作风格以平淡质朴为主,不故作惊人之语。《空白》组诗可见,大多是日常生活的化解和诗化。他的空白是选择之后的空白,是坚守、执着的空白,也是排他的空白。
空白是有难度要求的。《比喻》列入《空白》组诗,这个“空白”是经过多种选择之后的纯白,列出了对于空白的要求。《比喻》:“如果生命离开了诗/就像白纸离开了笔//当我用找回来的笔/在白纸上写下这两句//一张白纸,就没有了/苍白的白/空白的白//我庆幸/我没有玷污什么”(2007-01-25)。空白的要求是“没有玷污什么”,空白并不是虚无和无所作为,而是高难度的规避动作,书写动作。
空白是有高度要求的,要求的是空灵之境,思想之境界。对于个人来说,能够拥有自己的美学领域,独立的精神世界空间,是一份难以企及的财富。《春天的风》“春天的风/她不需要多余的陪同”,纯粹在于自身,这种空白,当然不需要多余的东西。 《空白》“让空白空着吧/一扇窗户打开/没见着风景/未必不是最好的风景”。这里的空白是最好的风景,风景背后的风景,认识到平淡的魅力之后,没什么好刻意追求,空白已足够发生诗意。《自己的空白》:“我的空白/有荒芜之美//一小块处女地不起眼/自己留着用//小人物也有小满足/不待价而沽//就自我开发吧/自给自足//拥有空白/也是一笔财富”(2014-12-17)
《日常生活》“我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一笔在手一卷在握/只要有让我活得更有滋味的诗歌”。诗的力量和美抓住了诗人,以致于这可以成为占据全部的精神生活。诗的力量,诗的追求,生活充实而美妙。以诗为中心,以诗为最高,这样的空白,是诗之外其他观念的空白,另外的表述是,抛弃了其他观念。除了诗,我不知道有哪种观念能把人,人性,人生的美理解融合和践行到这样的状态。“空”和“白”融合后成就了空白的高度和空白的美。
空白的美和力量在诗中多有体现。
“挡不住你的侵入/美到肺腑/一只鲜果刚榨出来的晨光”《初恋》。
“就像烹饪,从此/我要的生活”
“也许一句话/就能救活/所有的春天”
《空白》这组集中展示了建鸿诗作主题:对生活的选择,这个选择是对诗的热爱。除了《空白》组诗,众多诗歌,也是往这个中心的聚拢或者散开。或空、或白、或者是对非空白的拒绝。
追求一种纯粹的生活,诗人和社会各种状况有时会格格不入。《第一次在卡门酒吧》“生活在别处/我所能进入的/只是它的边缘”。《阅读障碍》更明确表示:“这一具躯体到处都是废墟/已有阅读障碍/存在我与世界之间”。这种障碍是诗人自身的壁垒,是一种拒绝,也是对空白的维护。
二、酒诗
如果仅有空白,诗人、诗歌在哪里。诗歌与修道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就成为问题。《空白》组诗是一维,而酒诗则使建鸿立体起来。诗人既追求脱离(超越)现实,另一方面却是现实生活最热烈的践行者,体验者。我确实也多次表达过对没有经历的超越的怀疑。建鸿也是这样,诗人不是纯粹的虚无主义者,而是生活的热爱者,体现出来的是他的酒诗,他对酒的热爱。
在建鸿诗中,酒常作为人生的譬喻,酒中众多的意象作为对人生的感悟。
《夜晚的味道》写酒的力量。“最后一滴酒穿透石头、玻璃杯子/和我坚硬的孤独”。《缘》“与酒相遇/我也成醇香的一滴/相互点燃的液体/让长不够的情感/再次发育”“与酒相遇,今夜/我只想做只酒杯/再次倾倒自己”。 一滴酒,让情感再次发育,直至倾倒自己的酒杯,悄悄转换,嫁接,推进情绪表达。类似手法还有诗作《挥别》“只有你挥起的手臂/雕刀一样雪亮/就在你挥手之间/我的寂寞成型了/那是一尊会走动的木头”。手臂到雕刀,寂寞到木头,瞬间成型。建鸿的笔从开始就充满不动声色的力量,诗歌的思维跳跃并不是相当大,但推进得恰到好处,把不可能处理得入情入理。
《半瓶酒》写的是“好酒的余生/不能一口干掉”“当生活的步履慢下来时/心灵才能看到/属于自己的风景”。算来,与建鸿认识已20年。生活中的建鸿并不是诗中的平淡,反而经历丰富,汽车修理,酒吧老板,厨师,直到现在的企业高管,跨度还是挺大的。但人的经历只是经历,并不能全然转化为诗。诗歌又不是小说,总不能把生活经历一一道来。眼前的酒如何喝法?已足见人的阅历。
在诗作中。酒还常作为情感的譬喻。
《空杯子》
空杯子在空气中
喊渴
汗流浃背的夏天
水都流到哪去了
空杯子静不下来
它没有静止的思想
它的味蕾
需要品味
激情的嘴
瓷质的身体
不想空着
尤其在这发烧的
夏季
生命短暂如瓷质易碎,生命之杯又是何等富饶,这个空间,是不能不填满的空白。这个空杯子,写得如此饱满,流淌着生命的甘泉,是贴切的人的化身。
酒诗的另一个突破是情感突破了道德感的束缚,回归人的本真。这类诗作是另类的数学,是从酒中取出人间烟火。建鸿诗作大都平淡朴素,但酒诗却有时是炽热得令人脸红心跳的情感,常常在酒后不加修饰地吐露。
《另类的数学》
亲,我们的近
只隔一层肌肤
这是肉体的距离
最小约等于零
物理的空间不去关注
我只在乎心灵
我和你
一加一不等于二
高等数学算不出
我们的玩法
当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时
合二为一的爱
是另类的数学
2015-1-24
另类的数学,却无疑是精确的理想之诗。这里的你,不能说没有另一个指向,她是人或者是诗,有时模糊或者说是重叠了。倾述的对象,是诗或者女性,从作品中是可以作多重理解。可以说,诗歌是一种另类的数学,另类的语文。诗歌是语词之间的组合,是语词的奇遇,当一个词和另一个词相遇,产生的效果,连高等数学也计算不出来,而语词一旦碰撞,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我的青岛》则是诗酒情的畅联。“今夜我要为你而醉/我要做一只夜光杯/透明地拥有你/你的:洁白、丰富、细腻/你美得冒泡的营养/浸溢唇边/我畅饮你私藏的爱恋/今夜我要以你为曲、酿我/一生的苦辣酸甜/我要做一棵麦芽/走向纯生的明天”。整首全部以酒杯,酒,曲、麦芽等展开联想。到底是酒,还是人,是情,是诗,三者融合一体。既可以理解为情,为她,也可以理解为对诗的独白。建鸿的诗作有相当一部分是这样的写作,作为倾述的对象,如果是诗则有了可以想象的形象,如果是作为她,则又有了朦胧的美妙。二者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甚至是融合为一体,以至于你无法分清。
酒诗中还有一部分是对诗的认识和阐述。酒作为诗的譬喻。诗酒的交汇不管对酒对诗,都和世界存在着障碍。在空白,在酒中建鸿创造着他的诗界、他的桃花源。诗人向往一片净土,即使文字也难以抵达,借助酒这本身也是一种无奈。但只要能达到诗歌,他就是一种修行的方式,陶渊明和李白是此道前辈。酒是一条通道,诗成之后,通道是什么,并不重要。诗人借助酒达到沉醉迷狂而进入创作状态,有意识地借助这样的状态摆脱现实观念的束缚,进入艺术的诗的层面,而得以跨过诗的门槛。诗人借助这种体验进入,可见对诗狂热的程度。
比如《酒》:“把你酵在寂寞里/无非希望/你也能久酝成芳/酒的现身说法/令人豁然开朗/思想的前方/没有路障”。酒现身说法,成为抵达诗的通道。又有《在澳然渔村》 “此时,适宜在酒里撒网捞诗/捕捉跳跃的语词/此时,这古老的渔业/之于我们并不业余。”以酒喻诗,写得贴切,却也别出心裁。
再有《扶住诗歌入座》
在假象中各取所需
虚拟的诱惑
没有身体
错觉更为明媚
被阳光扶正的欲望
满脸金黄
从眼中提取的火焰
是一大把现钞
摆放桌上
言语站立不稳
扶住诗歌入座
2015-1-31
诗是错觉,是假象,是被阳光扶正的欲望。酒后的倒,“言语的站立不稳”却能把诗歌扶入座。
《取出人间烟火》
要劈开被包装的肉体
才能找到薪火
硬朗的骨头
是激情的燃料
有信仰的高度
支撑渴望着的生活
难能可贵的东西
都隐藏得很深
比如石油、煤炭
怀揣在心底
就是一块
待劈的木柴
诗歌只用语言的斧子
就轻而易举的
取出人间烟火
2015-1-24
取出人间烟火,并不容易,需要有硬朗的骨头,有信仰的高度。写出了诗的力量,取出充满情趣的人间烟火。而且诗歌是如何轻而易举,但有多少人理解诗人和语言血乳交融的关系以及达到这一步的艰辛?
建鸿纯粹是对于诗酒的热爱。诗作中几乎全是倾倒对诗、酒甚至延伸到对诗歌的平台,诗歌协会,第三说诗刊,0596诗刊的热情,各种方式的支持和阐述。像《紫萱阁》《在协会吃火锅》《寻找》《在澳角渔村》等等,写了很多诗友的聚会,诗人间的友情。酒在建鸿诗作里是酒,是人生譬喻,也是美好本身,是通往诗歌扫除障碍的秘道。但这并不是简单的捷径。毕竟建鸿酒量好,没个十瓶八瓶的轻易连状态都没还摸不到。
《酒后诗言2》 以酒瞬间达到诗的体验。“需要在酒后才有一些直接的语言”“捕捉美妙的瞬间/让快门充满快感”。建鸿的体验借助于酒的助力达到的不止是诗,而是生命的想象的快乐和自如。我一直以为诗的作用已不全然在于人的情感表达,情感教育。更甚于人的整体塑造,灵魂修炼、修复和守护。建鸿诗作更在于塑造一个无碍的世界、理想的国度。诗作涉风月与酒,只是表面,骨子里还是强调慢下来,如陶诗,不一样的是许建鸿这个“瓷质的身体/不想空着”。生命中的情感,是生命的巨大动力。建鸿的诗歌中,并不是逃避,诗,酒,真情(友情与爱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立体的生活、立体的诗歌。不能矫情,不能不真实,无意神性,也不以低姿态来反对高大上,不以束缚来压抑生活中的激情,而这一切在诗中达到。
陶渊明诗作几乎篇篇有酒。在魏晋玄言诗的语境下,酒的旷放是对现实(政治)的拒绝姿态,陶渊明这方面是受风气影响,田园诗才是陶诗写作意义上的开创。诗人并不是虚无主义,诗歌就是对现实生活诗意的赋予,正如陶诗对当时生活的表述。酒在陶诗中,也是抵达真意的通道。建鸿诗歌也是,在现代诗的语境里,借酒疏离现实(政治、经济、科技等等,或许比陶渊明有更多需要质疑的观念,现代诗人面对更复杂的语境,这是时代对诗歌的要求,也是诗人站在时代做出的自然反应),如此执着于酒,于当代诗歌也是极少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建鸿诗作平淡,但用词方面却是字斟字酌,值得推敲。“让植入细胞的音符/在我体内大量繁殖吧/我已不动凡心只动听”。这里的动听被拆成两个字了。拆一个词的手法,是建鸿诗作里一个常见的手法。比如:胡思爱上乱想。胡思和乱想不再是动词,而是两个拟人的名词。“想你是最直接的抵达”。“只要坐在想字上思想/我就能立马见到你了”,也是把想这个动词改成名词固定在椅子上。
三、诗人所站的位置
有相当长一个时期我沉浸于陶渊明和梭罗的文字和生活道路。从写作上来说,他们都是开创者,田园风光和康科德城、瓦尔登湖的诗性注入者。他们强调的内心精神的自足和充盈,他们的文字来自于日常生活,而不是时代生活的对立面,更不是保守、虚无的同义词。这里会涉及到反对持有更时代的新工具,时代的发展,社会虽然说是“言论自由”,各行各业,各个群体发生作用的综合结果,但早已不是百家争鸣,而是几家独大,政治、经济、科技等等。人类社会不可能回到过去,不可能回到没有互联网、飞机、高铁的时代。你不能阻止科学家研究科技,政治不统治,商人不经济。那么诗人只能在任何一种现状,修补被科技打开的人类灵魂的裂缝,修复被其他观念压制、伤害、贩卖的人性。诗不能停留于情感教育,而是更深层次的灵魂探讨和守护。即使哲学家定义的人也有残缺,更不用说政治科技宗教经济对人的认识。诗歌不同,诗歌可以说是专注于人类精神的专业。
人在诗歌中成为完整的人、纯粹的人。
社会各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下,没有人能幸免而没有偏离,如果没有诗歌。
诗歌要处理、解决的是当代人面临的社会状况,政治、经济、科技等现状影响下的时代的精神状态。面对不同于以往社会的物质状况、人际关系,诗歌一直在做的是校正、修复、滋养人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徒劳,但不可或缺,生死攸关。诗人乐此不疲,是因为心中的信仰,而不是外在社会的奖赏,对于诗人,只是一张空头支票,没有几个人领得到,在有生之年。诗人没有道教、佛教的宗教服饰,但你依然可以从文字和生活中分辨出一位诗人,不是因为服饰的关系。同样,诗歌也不会在意阅读者生活是否邋遢或者精致。
诗歌要解决当代的情感表达和人类如何仍然能够诗意地栖居,或者说人之为人。它必然需要在当代事物中发现诗意和灌注诗意,这时就必须面对当代的新工具。为什么人在城市里感觉到天空的阴霾,而在自然花草那里感到诗意。大部分是因为感受到了古典诗词作品中诗意的存在。自然并不是自身就美,它是在诗歌中,在艺术中才成为美,而不是恐怖。
与传统诗歌的对接和传承,不是运用相关的语词和精神资源。前人的就是前人的,别人的就是别人的,抄袭就是抄袭,引用、翻译、编译、改编都可以,别只会用“著”,别以为几个词美美的镶嵌进来就是自己的。可以学习的是诗人的方式,和古典诗人一样站在相同的位置,站在对的位置,站在诗人的位置。古人面对的是自然和田园,马车和驿道、冷兵器和热血。今人面对的是电脑和高铁,飞机和坦克,以及令人和整个地球颤栗的蘑菇云!
任何时候,当代的诗人和古代和外国诗人站在同一个位置。古今中外的诗人站的是相同的位置。
许建鸿正是站在这样的位置,一心一意,以诗人的方式面对当代生活。酒是诗人的道场,也是诗意所在,建鸿以诗判断事物,以诗意为人生的完美之境。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许建鸿是一个诗人,而有的人不是。有的人是感悟,或被感化,有的人写诗,有诗作,但离诗歌还有距离。
2015年8月20日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