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根据诗友建议特设:

好诗和好诗探索、评论专帖!

以利切磋提高!

请大家围绕新诗或推荐、或评论畅所欲言!!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中国诗歌流派网——汉语诗歌的大平台大窗口!  
         荷残蜂蝶去,鳅鱼窥藕白。
子金石赠联:
        家和山川皆碧玉,威信笔墨尽黄金
注:敬请各位诗友直呼吾名,或者叫老严.拜托!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诗歌
——在“草根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

大 解


进入新世纪时间不过十几年,中国民众已经拿诗歌起哄和嘲讽了好几次,每一次都使国人尽兴地围观和践踏,不玩够了绝不罢手。在这种集体暴力面前,任何客观公正的声音都是微弱的,甚至显得可怜。

为什么公众总是喜欢糟蹋诗歌呢?我以为,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曾经是大雅之堂里的精神王冠,一直被国人尊崇和膜拜。新诗兴起以后,传统的旧体诗歌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文化惯性,在人们的精神里延续,另外,由于新诗的接受和传播问题,国人固执地以为,那些自由随性的白话长短句根本就不是诗。于是,对于新诗的嘲讽就成了人们最过瘾的事情,一旦有什么新鲜事,就群起而攻之,动辄上亿人参与,形成不可控制的集体暴力和狂欢,每一次宣泄都酣畅淋漓,使新诗狼狈不堪。

新诗要么是不被认可,极度边缘化,要么是以非正常的方式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的围观和谩骂之物。在国人心中,只要一提新诗,就联想到政治口号和顺口溜,要不就是虚假做作的抒情,甚至把诗人看成是神经病。

那么,新诗是否真的有病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新诗毕竟充当过政治的附庸和传声筒,新诗毕竟在群众运动、喜庆节日、自然灾害等事件中,充当过急先锋,被广泛而廉价地使用。在文革时期,甚至出现过一个乡(小靳庄)的农民都写顺口溜。后来,又出现过天安门诗歌事件,出现过奥运诗,地震诗等等,直到近几年网络炒作的各种“体”……新诗确实被滥用过,在特殊时期,新诗确实扮演过小丑的角色,并且每一次廉价使用,都对新诗构成了极大的伤害。

那么,新诗是不是如国人所认为的那样低廉、喧嚣、滥情呢?绝不是。尽管新诗确实存在过一些弊端,并且今后还将不断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但新诗的主流是健康的,安静的,沉稳的。进入新时期以来,新诗对于当下生活的深度介入,已经把诗歌推到了现场,诗人们正在用个人命运感受和记录着时代的变化。诗歌已经厌倦了广场式抒情,不断向个体收缩,回到了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当下,随着网络的普及,新诗的传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可以说,新诗处在一个非常稳定的发展时期。特别是生活在底层的一批诗人,以草根性的写作姿态,表达了他们的切身感受和命运遭际,或悲悯,或深沉,或灵动,都带着他们的体温和气息,彰显着顽强的生命活力。近期在网络上被人们广泛关注的诗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大多数诗人都在默默地生活,默默地写作。这些草根诗人的共同点是,并不夸大生活的困境和磨难,而是把现实溶于个人的生命体验之中,以紧贴地气的、血肉鲜活的诗歌作品,表现出个人在大变革时代中的价值和意义。他们拒绝高蹈和空泛,身在底层却不媚俗,有着扎实、高雅的文学品质。他们之间的不同点是,个人有个人的表现方式,风格各异,作品具有明显的个性。

草根诗人的出现并非突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汉语新诗在还原现实的路上,已经探索了多年,期间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在语言方式上,口语的加入也为新诗增添了新鲜的活力,运用更加轻松和自由。从整体大势上看,汉语新诗没有低于这个时代,而是在喧嚣和紊流中保有的一块精神高地,干净,健康,充满活力。

尽管国人在不知内情的情况下,时不时抓住一些个别事件,拿诗歌开涮,群体奚落一通,但事过之后,诗歌业内需要反思,国人也应该反思,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诗歌?我以为,我们的诗人们应该向世界贡献出本土的,原创的,新鲜的,生长性的,具有文化积淀和高贵品质的汉语新诗。除此之外,任何与诗歌本体无关的、非建设性的冷嘲热讽,都不值得倾听,也不值得围观。

                                          
中国诗歌流派网——汉语诗歌的大平台大窗口!  
         荷残蜂蝶去,鳅鱼窥藕白。
子金石赠联:
        家和山川皆碧玉,威信笔墨尽黄金
注:敬请各位诗友直呼吾名,或者叫老严.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文转自诗人张二棍“门缝儿”微信公众号。

从观察,到洞察,才能使诗歌发生

有个成语,叫诗情画意,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那些美好的事物、场景、情形。花丛中安静的少女,树枝上婉转的鸟鸣,屋檐下湿漉漉的青苔,山峰上缭绕的云雾,大雾中走动的小兽,街道拐角处相濡以沫的两个老人……这些事物是否有诗意存在呢?或者说,仅仅是这些简单的镜头,单调的画面,是否能够使得我们有所感悟,是否能够触发我们动之以情,更进一步说,这些普通不过的日常所见所闻,如何去转化成一首成熟甚至优秀的诗歌呢?我们仔细去想想,在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到底什么才叫诗情,什么能叫画意,估计每个人给出的答案会不尽相同。是啊,我们每个人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故事,我们过着柴米油盐的庸碌的日子。我们老了,没有那么多激情,也没有那么多的患得患失与冷暖自知。在被岁月一年年的磨损过后,我们看见什么听见什么,都没有那些新鲜的诧异的感觉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作为一个写作者,或者一个爱好写作的人,如何在这凡俗的世界、庸碌的生活中,去寻觅那一份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诗情与画意。

是的,我们每个人曾经历过的,我们每一天所面对的,我们做过的梦境与读过的书本,我们为之奋斗过的理想等等,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点点滴滴,组成了我们的不可替代与更改的生命。我们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这世界的异类 。任何一个他人,都无法替代我们的感受,没有任何一个他人,可以描摹出此时的你。所以,正是人类每一个个体的孤独与拒绝孤独,才诞生了文学。而诗歌,则保持着所有文学最纯粹的样子,最本质的精华,以及最后的边疆与守卫。

没错,一个无情人,再有多高深的学问,多独特的见地,他都写不了诗,诗与情是血肉相连的。所以,当我们试图去做一个诗人,必须先把我们周遭的每件事物,每个陌生人,当成自己的一部分生命来观察,来揣摩。在一个合格的诗人那里,这世界是从来不存在静物的,包括一个碎掉的杯子,一枚被咀嚼过的果核,都应当有它们的前世今生,有它们的悲欢离合,有它们的心跳、呼吸、血肉……

当我们懂得这样转换身份,观察世界之后,就会发现,即便再平淡、再世俗、再简陋的生活,都充满了新意。而这新意,也就是诗意。

当然,这个发现新意,还只是写诗的第一步。还远远不足以让我们写出一首好诗。但我们必须训练自己的这种发现能力,否则其他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我们可以写出一句句优美的语言,我们可以讲出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我们也可以透过表象去寻找到哲理……

但诗歌是它们的集大成者,诗歌最重要的,还是发现一种未曾有过的东西,比如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微妙关系,比如两件毫不相关的事物之间暗藏的逻辑,比如不同时空中的人与人的关联。当我们学会这种发现的能力,这种命名的能力,这种反常规反学问反逻辑的能力,那我们的诗歌写作,就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就会写出具备异质与多维的诗歌。

我在前面说过诗情画意。其实这个诗情,就是一个诗人的发现能力的源泉。一个合格的诗人,首先要对司空见惯的、耳熟能详的、老生常谈的一切,保有一种好奇与新鲜的感情,我们诗人要对任何细枝末节的东西动容,动情,动心。也许你现在还无法对日常、平淡产生什么感情热情激情。没关系,今天,我想说的是,当我们试着去转换身份,让自己不再是一个单纯而冷静的旁观者,不再是一个自己把自己排斥在事件之外的他人。我们把一棵暴雨中挣扎的小树当成自己,把那个乞讨的哑巴当成我们的兄弟,把那个白发苍苍的清洁工当作我们的晚年……

当我们这样转换一下视角与情绪,一路想下来,世界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就会产生另一种震撼、另一种美学。是的,任何事物都经得起反复的琢磨,而且越是琢磨,这件事物就会变得广袤、深邃,浩瀚无比,就会变成一种学问。就如同我们玩鸽子,养蟋蟀一样。而作为写作者,如果我们深入事物的内部,去一次次探究,也就拥有了无数生命,无数眼睛,无数心灵。我们的诗歌,也会随着自己这样的转变,变得更加多维、广阔、幽深。当诗人学会享受任何一个外物,也学会让外物参与我们自己的情绪和生命,我们的写作题材就会滚滚而来。

甚至一张泛黄的纸片、一个褴褛的拾荒者、一条病倒的流浪狗、一尊斑驳的佛像,我们都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建立与这些事物的关系,打通他们与自我之间的那种隐秘的通道。当我们试着描述他们的时候,我不再是单纯的我,物也不必是单纯的物。这种方法,可以在前面说的方寸之间,诞生和重构一种种崭新的陌生的价值观,道德观。这样,诗人就不必发愁自己的生活太过乏味、太过庸常了。比如伟大的迪金森,一生都足不出户,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她就是通过这种打通物我关系,重构人性物性神性的方法,写下了无数传世的佳作。建议大家读一读迪金森的作品。也许可以有所受益。

也许会有人疑惑,我也知道观察,转换,想象……可我无法做到的是,通过什么样具体的方法,达到这样一种观察、转换、想象后的效果。那么,“我”如何跳出惯性的“自我”,摆脱那个被个人束缚住、禁锢住的”小我“,达到我是万物,万物是我的境界?现在就试着和诸位说一说。我们先举一个例子吧。

《高原上的野花》
张执浩         
我愿意为任何人生养如此众多的小美女
我愿意将我的祖国搬迁到
这里,在这里,我愿意
做一个永不愤世嫉俗的人
像那条来历不明的小溪
我愿意终日涕泪横流,以此表达
我真的愿意
做一个披头散发的老父亲

这首诗很短,也很容易读懂,但在这种貌似的简单背后, 却暗藏着深深的大爱与温暖。这首诗的取材,很普通不过。诗人看见漫山遍野的花朵,觉得有话想说,就写了出来。但作者没有拘泥于人与花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拘泥于一个人看见花的普遍感觉。张执浩就是通过打通花与人的物性与人性,让花变成了人,变成了如此众多的小美女,当这样视角和想象一旦转换过来的时候,这首诗就摆脱了俗套,就具备了崭新而独特的气质。美人如花的比喻我们都知道,但这首诗,反转了一下,让花如美人了,这就是从观察优化成洞察,从花的植物性缔造出人性,由此自然而然,小溪水也可以涕泪横流……而诗中的我,本能地成为这些小美女的老父亲,在自己的披头散发中,不顾一切地说“我愿意”……

也就是说,可能一首经典的作品,也许只需要从一个异于日常的角度出发,就足够了。

所以说,诗歌首先不是状物,说理,我们千万不能陷入这种讲事实,说道理的错误中,否则只能离诗歌越来越远,离诗情画意越来越远。我们要充分利用比喻、通感、拟人等手法,跨过我与所写之物,所见之物与未见之物,存在之物与想象之物的鸿沟。只有跨过这些条条框框,一个诗人才能在日常和世俗中,找到自己专属的诗情画意,才能写下具备自己气质,体现自我思考的诗歌。
然而在我对当下诗歌的阅读中,发现状物,说理,几乎是许多写作者的通病。许多人并没有弄清楚一个独辟蹊径的想象,一个石破惊天的修辞,对任何一首诗歌,都具有改天换命的能力。诗歌,迥异于其他所有文学体裁的地方是,它需要在方寸之间,迅速快捷地产生一种奇特的情绪,构建一种新鲜的意味,营造一种陌生的画面。这些,都必须依赖我前面提到过的那三个关键,现在就来总结一下:

从观察到洞察,突破事物表象。使不相干的修辞,不相干的情景,甚至不同种类的人与物,黏合在一起,并使之融会贯通,互相产生一种微妙的化学反应。这样,诗歌的空间和张力就产生了,诗歌的语言必然有了可思可感、可品可读的巨大弹性,而在读者那里,自然就会吸引他一而再地阅读下去。比如汤养宗,他就极其擅长这一种姑且称之为东拉西扯的能力。在他的大量诗歌中,我们能够感觉到作者惊人的洞察能力。他像个脑洞大开的顽童一样,从来不会老老实实去叙述一件事物,而是不停地信手拈来一些素材,然后去找出这些素材背后的隐喻。建议大家去阅读一下他的作品。

转换视角,让一件单纯的事物,具备多元而广阔的命运。让它摆脱自身的物理属性,让静物变得多动,让植物具备听觉和视觉,让飞禽走兽的懦弱、多疑、警觉、贪婪等等个性,附着上人性。所以,当我们懂得了如何转换视角,就会发现,这世界的好玩、新奇、魅力。我们会打开无数条通往神秘、奇幻、幽深世界的道路。这无数道路通向的无数世界,将会让一个写作者焕发出无数生机和活力。

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让脑海里每一个念头,都准确地落在纸上,并具备破坏能力和重构能力。让每一件普通的事物,在词语下焕发出诗意的光芒,飘荡出神性的意味。说到这里,可能又有人会问,初学者要怎样去破坏和重构?好的,前面我一直提到一个词,叫动情。我们诗人的动情,不是简单地对另一个人的动情,我们需要对写下的每一个词语动情,,要有一种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认知,凡是我们所见所闻的,都可以动用我们的情感。所谓情到心到,诗意自然会到。

好了,这次就大概说这么多。个人以为,诗歌从来不是什么一种教育,更不是听谁说一说就能够掌握的。学习写作,首先要保持对写作的热情,也要弄清楚我们为什么而写。

所以,如何培养自己的写作热情,如何在写作中获得一种欢愉、幸福、满足,才是无比重要的事。尤其是诗歌,它是人人都可以享受的高雅与华丽绽放。在我们写诗的时候,诗人是无法无天的,是神游八极的,是穿越古今的。当我们爱上诗歌,无论阅读一首诗还是写作一首诗,就会发现,诗歌等于自由,等于文字赋予我们的另一条生命。所以,下一讲,我们一起讨论,如何有效的阅读和写作,如何在那些诗歌陪伴的日子,获得无法比拟的快乐。

谢谢大家。
中国诗歌流派网——汉语诗歌的大平台大窗口!  
         荷残蜂蝶去,鳅鱼窥藕白。
子金石赠联:
        家和山川皆碧玉,威信笔墨尽黄金
注:敬请各位诗友直呼吾名,或者叫老严.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马嘴:我对当下诗坛的十一个不满

马嘴  诗艺术  今天
收录于话题
#诗歌杂谈
10个

图片

我对当下诗坛的十一个不满
1,对年代与地域不满。
入道必分几零后,出道必发地域观。在当下诗句化用礼尚往来,诗艺运用出神入化的年代,普天下的诗歌能有几个模板,但凡有个性而难以模仿的诗人,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那几位,其他打着年代标签,地域标签,还有那些那些诗歌以外标签的诗人,不过是实在没有个性,非要给自己贴点标签罢了,难不成99年的诗人和01的诗人共处一室,就因为年代不同而诗歌有了时间的差异,如果真能这样,那诗人必然能成一壶佳酿了。而那些占山为王的诗人,则更加可怕,他们往往以自己为尊,打压异类者虽少,以潜移默化之功影响同地域之人跳不出藩篱也是有的。

2,对普通诗评者和公式诗评家的不满。
凡普通诗评者,批诗者少,评诗者多,无论什么样的诗歌,此类诗评者总能写出点诗歌的优异来,保存良知者对诗歌缺点闭口不提,丧失良知者将诗歌缺点当作诗人特色大加赞颂。而公式类诗评家,大多掌握精深而专业的诗歌批评,凡是诗评,必先说一通可有可无而高深莫测的废话,逐渐引入诗歌,最后褒一点,贬一点,算是完成任务。哪怕是真正的诗评家,大多也是选择性发言,虽然说的是真话,却不一定对诗歌有所推动。

3,对简介不满。
有人发动态,说有诗者写落日,简介倒比落日长。真是黄昏时分起读,简介久久未读完,时辰已到后半夜。对简介不满不单指向诗人,还指向编辑,有些刊物或征文,必要求填个简介,令投稿人浮想联翩,是不是把简介写好一点,诗歌就好了一点,上刊也容易一点。

4,对目录不满。
当然,这里面也包括对自己不满,上刊后分享一下,严重来说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公正一点的人话,是分享喜悦,时候一旦上刊,多数人则分享目录即止,其喜悦来自于上刊,至于诗歌如何,就不必分享了,想来,上刊的喜悦,必然要胜于诗歌内容所得到认可时的喜悦。

5,对诗歌远离文学的不满
汉语诗歌作为文学体裁之一,似乎拉了小说的后腿了,凡写小说者,必须知道一些文学历史,写诗之人,想来有一部分人就不必关心文学了。这类诗人在草根作家中更是多见,一方面有同笔者一样,实在没有天赋让诗歌与以小说为代表的文学思想去接轨,另一方面,则是一些诗人只写诗,鲜去了解文学作品、艺术作品。

6,对诗人圈的不满
相比意识,潜意识加倍失真。
所谓的大多数写诗的,或许难逃潜意识中“门当户对”的历史基因,谁的祖上,能逃得过“门当户对”的婚姻,作为其后代,洋装沉思的诗者,也难逃大脑皮层直接下发指令的命运,如此,就可以理解诗人圈了。

7,对奴颜婢膝的不满
但凡遇见主编和名诗人,必见了真诗人,但凡见了无名之辈,对方如不对自己像自己对主编一样恭敬,印象是要打折扣的。所以主编或名诗人要想进步,就更加难了,因为他们很难听到别人真诚提的意见,如此,差诗人要想进步也难,因为你不是主编,名诗人,谁又有很多时间给你提意见。这倒让天赋异禀的诗人脱颖而出,说实话,好诗总会被发现,反复上刊的诗人,除主编与名诗人不论,其作品必然够达标,够在万千诗作中脱颖而出。

8,对形式上频繁引用外国典故的不满
纵使诗人学识渊博,想来也不必频繁引用一些外国典故,如此的确能提升逼格,如只是形式上的引用,只为显示自己学识渊博,而不是真正需要引用此典故的创作者,真的是取巧以逢迎诗歌。

9,对口水诗和隐晦诗的不满
没有诗意的口水诗,各种体,让诗歌蒙受了多少冤屈,想来,其罪孽是比贡献多的,但也要指出,一些“体”是被冤枉的,因为诗接受程度的不同,一些具有先锋意识的诗歌,竟被无端指责,比如“对着黄河撒尿”的《车过黄河》,诗歌背后是对当时朦胧诗意义至上的解构等,如果被一些人指责,另外结巴体,可以指责模仿的人,第一位结巴体诗人难道也要指责?说话可以结巴,面对复杂的诗歌,结巴地写首诗总比伪诗歌要好,还有其他体,就不举例了。再说隐晦诗,一百个人,99人都读不懂的诗,创作者会说他的诗只给少量人阅读,的确曲高和寡,或许也是天赋逼人,才气逼人,诗意逼人,我就怕的是99人之外,那个能读懂其诗的诗人,并非真的懂了,而是出于一些诗歌意外的原因懂了,懂了,明白。

10,对诗接受的不满
写诗者多,读诗者少,知道徐志摩者多,知道现代诗需要特性则少,想来这是个徐循渐进的过程,慢慢来吧。

11,对自己不满,对药的不满
以为自己写了好诗,写完几天还能读下去,过了一个月,其中一大半,自己都读不完了,文字也是有脾气的,被我生拉硬拽地挤在一行里,他们也对我很不满。至于药,因为药苦,且不治病,所以不满。

2021年5月10日凌晨提笔,草就,估计有错别字,就这样吧,时间很深了
中国诗歌流派网——汉语诗歌的大平台大窗口!  
         荷残蜂蝶去,鳅鱼窥藕白。
子金石赠联:
        家和山川皆碧玉,威信笔墨尽黄金
注:敬请各位诗友直呼吾名,或者叫老严.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陈超诗话


1

对诗,我们采取什么态度最好?有个老老实实的道理值得每天重温:把诗当诗。让诗说出那些只能经由诗才能说出的东西。
诗就是诗,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诗人都应记住这一点。
诗毕竟只是诗,它永远应该是让人梦萦魂牵的东西。一个诗人的尊严,或是有尊严的诗人,首先体现在对诗的艺术本身的信义承诺。
读诗、读诗,读的是诗。因此,最佳的诗歌阅读,就是记住“我读的是诗。”不要小瞧这一点。没有这一点,就谈不上对诗歌真正的阅读。
对这一点,古今中外真正的内行有着共识。严沧浪曰:“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诗道惟在妙悟”。(《沧浪诗话》)读诗之道亦在妙悟,让它激活你的审美感兴、感性、直觉,感受生命的情趣。
为什么说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可以言尽的是意义,而生命的情趣是言不可尽的。
糖的化学成分可以言尽,“甜”你怎么言?

2

诗歌是感官经验、生命情绪与活泼泼的心智相遇所产生的审美趣味,而不是僵硬的观念的推演,哪怕是“正确的观念”。审美趣味,趣味,还是趣味,这是真诗与赝品的分野。
指月亮的手不是月亮,给诗歌下的定义也不是诗歌。很难给令人迷醉的东西下严格的定义,诗不是凝固的“存在物”,而是“去存在……”过程本身。

3

对于诗歌写作来说,训练、专注、沉湎、教养,如此等等是必要条件,但还是有一个决定性的致命条件——我应该直接说吗?——天赋。
可叹的是,没有对诗歌的审美敏锐也是一种“天生”,对这样的人,任何知识、修养都帮不了忙。

4

海德格尔说,“艺术把真理固置于个别的事物”。这句话对外行和内行,语义重心是不一样的。外行认为,这里的关键词是“真理”;内行会认为是“个别”细节。
没有大视野的诗人,其实不会发现真正有力量的细节。

5

单就情感经验的提供而言,好的诗歌,或启人心智,或给人安慰,或让人活得更自觉;或抚慰你,使你觉得生命的困境是难以逾越的,我们不必再自我折磨。但所有这些指标背后,还有一个总指标,就是作者必得是一个有性情的、有语言才能的、有趣的人。无论表达什么,诗,首先要吸引人看下去,得有活力和趣味。无趣的诗,读几行就会厌倦,用不着读完。
中国诗歌流派网——汉语诗歌的大平台大窗口!  
         荷残蜂蝶去,鳅鱼窥藕白。
子金石赠联:
        家和山川皆碧玉,威信笔墨尽黄金
注:敬请各位诗友直呼吾名,或者叫老严.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韩东:把非诗的语言锻造为诗才是我们的目的
© 严家威 频道主编   /  2021-7-13 11:13  /   151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诗可以依托任何语言,任何非专业的语言,可以依托一般性的交流语言,可以依托语言现实或者某种语言总汇,并从中锻造出一种叫做诗的东西。诗歌不依赖特别、特殊的语言,不存在一种在诗歌完成之前的诗歌语言。语言是写作诗歌的基本元素,在这一基底的层面不存在特殊性。构造诗歌才是目的,材料不是目的。当然,很多诗人对语言有自己的偏好,但也只是偏好而已,不能成其为公理、公论。诗歌的创造活动从语言的层面起,但目标是诗歌整体或者诗意的成立。我说过,诗到语言为止,是否与现在所言矛盾?似乎有一点,但也绝不是说,在诗歌产生以前就有所谓的诗歌语言这回事,那还需要写什么诗呢?诗就是要从语言始,从基底始,最终呈现为一种语言的构造,在这种构造成立以前,一切语言相对于诗歌而言都没有优先地位。把非诗的语言锻造为诗才是我们的目的。诗到语言为止不是说诗之语言的先在,恰恰相反,到最后,构成了诗之后,这种语言形式才可能称之为是诗的。语言的诗歌意义是最后最终呈现的东西,是止步之处,不是开端。先有非诗的语言,然后是诗,然后是诗歌语言。勉强可以这样把诗到语言为止这句话圆过来。实际上,有了诗就足够了。如果不考虑当时我说这句话的语境,也许语言到诗为止这句话更为恰切。
中国诗歌流派网——汉语诗歌的大平台大窗口!  
         荷残蜂蝶去,鳅鱼窥藕白。
子金石赠联:
        家和山川皆碧玉,威信笔墨尽黄金
注:敬请各位诗友直呼吾名,或者叫老严.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朱光潜: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
© 严家威 频道主编   /  2021-7-13 11:17  /   105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者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

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中国诗歌流派网——汉语诗歌的大平台大窗口!  
         荷残蜂蝶去,鳅鱼窥藕白。
子金石赠联:
        家和山川皆碧玉,威信笔墨尽黄金
注:敬请各位诗友直呼吾名,或者叫老严.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诗歌是一项神秘而危险的事业

作者:西棣


诗歌是神性的语言,正如博尔赫斯所言:神秘是诗歌的前提。神秘也是世界的内在支点,神秘也是人生全部的气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那些无法捕获的力量如影随形,在爆发与沉寂之间,在涌动与静默之间,在张扬与内敛之间,拨动我们内心的情愫,直指我们的第六感。我所指的是现代诗歌尤其是先锋性实验诗歌,其所营造的迷宫或者梦幻空间令阅读者深陷其中,在似与不似、确定与不确定之间,正是如此之神秘性深深地吸引着我。

诗人多多大量诗篇都充满着深不可测的世界之渊,《一个故事中有他全部的过去》:“当他敞开遍身朝向大海的窗口/向一万把钢刀碰响的声音投去/一个故事中有他全部的过去/当所有的舌头都向这个声音伸去/并且衔回了碰响这个声音的一万把钢刀”,这些诗句在缜密的逻辑背后传达强烈的神秘性,令人震撼的物象关系后面是直面命运的形而上的思考,简直是代神立言。他的《冬夜的天空》:“‘喀嚓喀嚓’巨大的剪刀开始工作/从一个大窟窿中,星星们全都起身/在马眼中溅起了波涛”。这些诗句爆发出神秘的力量,剪刀工作的声音、被剪开的大窟窿以及星星们在马眼中溅起的波涛声三者之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犹如盗梦者颠覆现实世界的同时构建梦幻世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文字构筑神秘的美感,也同时满足和成全我们心理空间与事实世界自洽的需求。

诗歌是诗人的伤口,也是世界的伤口,唯有痛感才是提醒我们活着的唯一证据,诗人不是赞美者,而是现实生活的诊断者和命运的刺客,神不在场,正义不在场,必有诗人在场。诗歌的写作者必须懂得并恪守诗歌的“痛感”法则,如果丧失了痛感的诗歌,那一定是写作者丧失作为人的痛感体验和命运省察的敏锐性,一流的诗人具有最深沉的悲悯意识和形而上的思考。多多在他的诗篇《北方的夜》中这样写道:“在牧场结束而城市开始的地方/庄稼厌倦了生长,葡萄也累坏了/星星们全都熄灭,像一袋袋石头/月光透进了室内,墙壁全是窟窿/我们知道而我们应该知道/时间正在回家而生命是个放学的儿童”,表达的正是命运深处的痛感和大孤独,他继续写道:“一些鹿流着血,在雪道上继续滑雪/一些乐音颤抖,众树继续付出生命/开始,在尚未开始的开始/再会,在再会的时间里再会”。在这里所有的解读都是多余的,没有一种语言形式比诗歌更为本质的语言,它直接抵达存在本身,也抵达神性本身,诗歌正是通过创造美学奇观来引领我们穿过物质生活的冰层来到原初的人,从而重新发现人的意义。

诗歌是一种天生的手艺,所以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染指的行当,现代诗歌越来越具有很高的门槛,当然一个人硬要写一些分行排列的句子并要将其称作为诗歌的话未尝不可,但是那与诗歌的确风马牛不相及。由于诗歌语言和技艺的直觉性和美感的不可测性以及形而上的素养,使得诗歌爱好者甚难逾越这些障碍进而抵达诗歌的高地。一流的诗歌在声音、节奏、语言、思想、情感诸层面能够回到原始语言的本性和轨道上,从而沟通天、地、人的关系,从主客观二元对立走向二元统一。人类最初的语言是最本真的语言,没附着权势、资本以及为之服务的魅惑性油彩,最好的诗歌在写作上都是趋向原始语言,诗人们努力地恢复语言的荣光和尊严,诗歌的语言一定是除魅的语言。因此做一个诗人必须祛除形形色色的各式各样的权势,这是判断诗人真伪的最重要法则。诗歌同时也是一种无用的手艺,不能给我们带来俗世的荣耀和权势,甚至包括整个文艺都是如此,然而我们知道以文艺和诗歌沽名钓誉者如过江之鲫,这不是诗歌或文艺本身的错。因此,写诗是贫穷而孤独的事业,是少数人的事业,历来是一条充满艰险的危途。

诗歌是灵魂的安顿,犹如宗教信仰,正如诗人海子所言:我们是物质短暂的情人。灵魂才是我们永远的故乡。正如诗人俞心樵在《今生今世,到处都是大海》中说:“因此今生今世,我们永远得不到安慰/今生今世,永远地焚烧诗稿/今生今世,永远这么年轻,永远这么绝望/今生今世,啊亲爱的,小心我死灰复燃/再见,亲爱的,我要去过一过死者的生活”,这是诗人在现代性之后强烈的焦虑感,和对灵魂如何安顿自己的拷问,这是人类对自身的质疑。他1989年9月在清华园创作的《墓志铭》中更是到达一个巅峰,他说:“在我的祖国/只有你还没有读过我的诗/只有你未曾爱过我/当你知道我葬身何处/请选择最美丽的春天/走最光明的道路/来向我认错/这一天要下的雨/请改日再下/这一天还未开放的紫云英/请它们提前开放/在我阳光万丈的祖国/月亮千里的祖国/灯火家家户户的祖国/只有你还没有读过我的诗/只有你未曾爱过我/你是我光明祖国惟一的阴影/你要向蓝天认错/向白云认错/向青山绿水认错/最后向我认错/最后说要是俞心樵还活着/该有多好”这样的语言极端素朴率真,而文字背后是巨大质疑的深渊,带着对人类的悲悯精神来复活我们自己美好的灵魂。

好的诗歌是童话,好的诗人保持着纯真的童心,在一个充满成人的社会中,保持一份童心不单是危险的而且也是艰难的,甚至是难以自持的。无论是红色的推土机还是金色的印钞机,无论是三聚氰胺还是脑白金,都是让你神魂颠倒的物事,你不能用刚刚被拧坏了的脸马上挤出云朵般的笑容,因此,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而不是优伶娼伎的话,你不能在大脑里灌满三聚氰胺,脑结石无法思考;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请你记住技艺不是全部,灵魂才是全部;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请记住诗歌与教科书无关,与政治读本无关,与作协无关,与你是否出版诗集无关,与诗歌有关的就是倾听你内心的声音,灵魂的声音。
中国诗歌流派网——汉语诗歌的大平台大窗口!  
         荷残蜂蝶去,鳅鱼窥藕白。
子金石赠联:
        家和山川皆碧玉,威信笔墨尽黄金
注:敬请各位诗友直呼吾名,或者叫老严.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韩东:现代汉语很适合写诗,诗歌中未写出的比写出的重要
© 严家威 频道主编   /  2021-9-28 17:49  /   268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01

现代诗的本质是自由,困境亦然。怎么写都可以,但需要某种来自个人的创造性的秩序整合相关因素。任何自外部建立秩序的努力都有违现代诗的根本。古典诗歌也需要来自个人的创造性的可能,但它的难题是在“不自由”中开辟道路。


02


现代汉语很适合写诗,不仅因为它的根子是示意性语言,也因为两个字和四个字所组合的词语具有天然的节奏感。但迄今为止鲜有了得的诗人出现。虽然原因很多,但我认为很重要的一条是缺乏对这种语言的信任。要么削减其容量以求所谓的纯粹,要么以翻译为依凭改变其天然构造。说汉语伟大也都是嘴上说说,真的信任、依托的人不多。


03



重力使光线弯曲。在诗歌中,语言的弯曲也由一定的质量引起。但我们经常看见试图摆脱质量或者重力的作品(语言直白乏味),或者故意弯曲语言的努力(因缺乏质量或重力,实际上弯曲的只是词语,并非语言之光)。


04



诗歌中有语气,或者说腔调,但还是“语气”一词比较好。在语气中,说话的语气是最自由和本质的,最能体现个人的独特性。有歌唱的语气、吟诵的语气,还有散文的语气,但说话的语气是我的最爱。


05



诗歌是剩余精力的产物。因为无实际利益可图,保证了它的纯洁。这就是诗歌比其他文艺创作更深入的原因。


06



诗人的敏感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只是不能敏感到无法下笔。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是另外的东西(而非敏感)干扰了他。所以说,有的地方应该皮实,油盐不进;有的地方得敏捷得有如鬼魅。


07



一个好诗人具备的基本能力我认为有:敏感、专注、悲伤、趋善(对卓越的识别并保持接触),才华、知见、立场以及方式方法等等则在其次。


08



我们身处一个语言的现实,对诗人而言,的确有一个先在的语言前提。对此的拒斥和无条件顺从都同样要命。诗的建设从对原材料的思考开始,但它不只是原材料的打磨和使用。诗呈现为语言又高于语言材料。





09



诗的问题不简单是语言问题,也是人与语言的结合。人与语言的结合也不同于人使用语言,而是某种合而为一。没有对语言的爱何谈诗歌?那只是在使用或利用语言。具体的诗人与语言共舞创造出真实之诗歌。


10



诗的确和情绪有关,但不是情绪的宣泄,而是情绪的抑制。


11



诗歌中未写出的比写出的重要。空(四声)成就了诗歌,是诗歌的枢纽。


12



谈谈诗的“尺寸”。有人的奇思妙想在词语的尺寸内(搭配、对偶等),有人是在意象的尺寸内(比喻、象征等),也有人是在叙述和结构的尺寸内(事件、创意等)。在每种尺寸上经营,都能成就不错的诗歌。我所想象的尺寸是超大的(超越以上三者,一种指向、意欲),但这并不意味长诗或者大诗。


13



无论你愿意不愿意,多元都是现代诗歌价值生成的背景。某一种方式或者样式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多元,可谓当今诗歌世界的第一大法。


14



我喜欢有差异。一个诗人和另一个诗人之间,一首诗与另一首之间,不可替代的独立是价值所在。这种差别的价值在我看来更胜于高下的价值。“同样的好”比较尴尬。


15



某种意义上,短诗更难写,看似轻松但并非真的轻松,有一个能量集中而后解压的过程。能量是在压力下进入的,抑制之美难以言喻。我认为短诗是为此而设的。


16



依靠频繁的断句分行获得滞重的感觉是可以的,但如果离开了这一招就失去了力量也成问题。诗歌应该有内在的劲道。也许外在的顺畅之于“内劲”是更相宜的。


17



诗歌理想的状态是“流水之于圆石”。流水是说语言的流动、起伏和回旋,圆石是说语言黏合物象而成的块结。





18



诗何以伟大,因为其中容不下怨恨。怨恨会极大地败坏一首诗,至少在我这里这是真理。隽永的杰作转化我们的促狭和绝望。


19


诗歌是一种沉默,字里行间,开始以前,结束以后。如果没有沉默之声的传递,伟大的诗歌是不可能的。


20

何为诗?不是问概念或者定义,是说,在你的印象中实际上诗是什么样子的?抒情吗?词语或者意象的华美优雅吗?如果这些在今天已经不流行,被认为很低级,那么,高级的诗是什么样的?有一种一言以蔽之的洁癖,洁癖即诗,是不是这样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把诗写得脏一点,破一点,难看一点,不啻为一种解毒剂。


21

理想的诗歌语言如光线,光线般直接、透彻,又在“大质量的引力”作用下呈现弧度之美。寻找引力之源,而不是表达它。


22

要朴素,再朴素,更朴素一些。不是追求所谓的朴素的美感,是要尽量拆除那些伪装,包括朴素之美的伪装。


23

在诗歌中有三种情绪是正当的,赞美、悲伤和幽默。


24

有人告诉我们,这个词不能用那个词不能用,这是把词当成了恒定不变的概念。实际上,词语只有在使用中才能获得具体的意义,它的灵活性远胜于概念。词语原则上是透明的、透光的,具有折射和传递的性质,思想之流在此呈现并通过。唯词语者和唯概念者一样,不在乎思想之光的映照,因此缺乏塑造词语和变化概念的能力。


25

诗不是宣泄也忌讳宣泄,但写出一首真正的好诗却有倾尽之后的忧伤感。诗歌释放空间,使情绪负荷稀释于广大。简言之,诗不是情绪的释放,而是内在空间的扩展,以安置情绪。
中国诗歌流派网——汉语诗歌的大平台大窗口!  
         荷残蜂蝶去,鳅鱼窥藕白。
子金石赠联:
        家和山川皆碧玉,威信笔墨尽黄金
注:敬请各位诗友直呼吾名,或者叫老严.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影响诗歌张力的因素有哪些?

江北


张力既然是评判诗歌审美体验的重要尺度,那么,必然存在着削弱诗歌张力的因素。

一、不凝练

诗毕竟是最精华的语言艺术,除了想象,凝练不哆嗦尤为重要。可有可无的字坚决去掉,意义重复或相近的段落舍得砍掉,始终不拖泥带水。干净利落,快刀斩乱麻。

二、抒情浪漫议论过度

这是目前许多初学者的通病。动则使用大量华丽的形容词修饰,抒情浪漫泛滥,没有节制。自说自话自以为是的议论随处可见,一点空间也不留给读者。所谓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尺度分寸很重要。

三、太露,不含蓄内敛

诗忌白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诗贵含蓄。做到含而不露不动声色看破不说破为高手。也就是说,诗之美最忌一览无余没有悬念和耐人寻味的空间。现代诗更多强调的是模糊张力,善于留白,将答案留给读者自己脑补,而不是作者自己包揽一切。有的诗作作者用力太猛,写得太像诗了,不自然,也是违背含而不露内敛含蓄的审美规则的。

四、缺乏跳跃性

黏黏糊糊藕断丝连其实是凝练的大忌。诗不是散文小说,不必面面俱到,要让陈述大幅度跃进,形散而神聚。一些连接词和副词最好不要。如因为所以于是而……还有,尽量少用“我”这个第一人称,甚至“是”和“像”也少出现为好,尽量避免在同一首作品里出现相同的意象和词汇等。

五、几句大诗人的经验

已故诗人骆一禾说“文字自带光辉”,是对诗歌语言凝练性的智慧总结。因此,许多字词的含义本身就是完整的,不需要额外的修饰。所以,形容词往往帮倒忙,是画蛇添足的语义重复。

瑞典已故大诗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特朗斯特罗姆说,“诗要放弃雄辩”。简而言之,不要代替读者思考,不要自说自话自以为是锁定自己的答案,强迫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如果不能悟透这一点,诗的张力无从谈起,反而显出作者的不成熟与幼稚。

总之,诗海无涯,不是我辈短短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有人说,诗字拆开解读就是寺庙之语。诗是禅,需要自己去悟。多读大师作品,多写多比较多思考,必会有所得。当然,若您只是想玩玩文字游戏,发泄一下刷一下存在感,就当耳旁风得了。
中国诗歌流派网——汉语诗歌的大平台大窗口!  
         荷残蜂蝶去,鳅鱼窥藕白。
子金石赠联:
        家和山川皆碧玉,威信笔墨尽黄金
注:敬请各位诗友直呼吾名,或者叫老严.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