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拾荒.jpg
之鹰.jpg
宋浏.jpg
辽东天赖.jpg
苏俊.jpg
皇闻晖.jpg
张紫泉.jpg
张无为.jpg
木子九日.jpg
逸鸥.jpg
梦的门.jpg

由世界诗歌网、《世界诗歌》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同一首诗创评会”第三期评选日前揭晓,拾荒、之鹰、宋浏、辽东天赖、苏俊 、皇闻晖、张紫泉荣获创作部分优胜奖;张无为、木子九日、逸鸥、梦的门荣获评论部分优胜奖。

“同一首诗创评会”旨在推介网络诗歌经典作品,推动诗人、评论家从创作和批评两个方面对经典作品进行解读,活跃网站创作、评论气氛,并借此发现、推荐诗歌新人。第三期原作为薄小凉的作品《妈妈》,创评征稿日期为2022年3月8日起至2022年4月8日。在一个月的征稿时间里,共有100首(篇)符合征稿要求的作品进入初评,其中创作作品93首,评论作品7篇。创作作品经18位初审评委4月15日—25日公开投票,35首(篇)作品进入终评;经8位终审评委4月29日—5月9日公开投票,11首(篇)获2票以上的作品最终获奖。

“同一首诗创评会”活动将长期不间断进行,每期活动创作、评论征集时间暂定一个月,以后根据活动情况作适当调整。活动由主办单位精选2000年以后创作并首先在网络发表的诗歌作品一首,作为“原作”在世界诗歌网国际诗赛频道发布。参加活动的诗歌作者,创作一首与原作题目相同,行数相同,基调相似,意旨出新的诗歌一首 (不机械模仿原作),在原作帖后跟帖发表;参加活动的评论作者,撰写一篇500至2000字之间对原作的评论,在原作帖后跟帖发表。

第三期“创评会”优胜奖获得者,将颁发数字获奖证书,奖励原作作者薄小凉 签名诗集《我想要你的宠爱》一册(收入原作《妈妈》,澳大利亚先驱出版 社出版),并与原作一道在《世界诗歌》杂志发表(评论作品精简后发表)。
(请获奖者将姓名地址电话发送至邮箱:sjsgw2020@163.com,邮件标题注明【同一首诗】字样)。


“同一首诗创评会”第三期原作:


妈妈

薄小凉


山东冷了
安徽冷了
我有时候无意中
会喊一声
妈妈。妈妈
也可能
会无意中
“哎”一声

(选自微信公众号《薄小凉》2021-12-28)



“同一首诗创评会”第三期创作部分优胜作品:


妈妈

拾荒


一个女人哭了
一个女人也哭了
我总是分不清
哪个是俄罗斯人
哪个是乌克兰人
只从字幕里知道
她的儿子去了战场
她的儿子也去了战场


妈妈  

之鹰  


春水都绿了
油菜都黄了
我走遍故乡的田野
询问了每一条路
不见我的妈妈。妈妈
只是在梦里
偶尔一现,像小蜜蜂
蛰我一下


妈妈

宋浏


止疼药放在左边抽屉里
降压药放在右边的抽屉里
晚上就让灯亮着
一个月费不了几块钱
新换的手机要多用几次
接听按绿色键
不要按红色的键
想我了就视频


妈妈

辽东天赖


苇草是白的
梨花是白的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
白的事物
妈妈,你的头发也是白的
我在他乡多年啊妈妈
秋不敢看苇草
春不敢看梨花


妈妈

苏俊  


妈妈上了年纪之后
担心的事情越来越小
到现在 已经小到饮食
担心我没油吃
担心我买的菜不好
为此她总会种些花生
种一园子小菜
而我也总愿意 时不时拿些回来


妈妈

皇闻晖


你叫了五十多年
我叫了三十多年
用很闽南的方言与腔调
轻声唤
阿姆!阿妈!
有时也会
从梦中,用力“妈”的一声
把自己给喊醒了


妈妈

张紫泉


春草青了
秋叶黄了
三岁的囡囡
天天喊着
“妈妈”,妈妈
在广东
只能听见
机器的轰鸣



“同一首诗创评会”第三期评论部分优胜作品:


文字魔方从玲珑到变异——薄小凉短诗《妈妈》文本解读

文/张无为


薄小凉的《妈妈》说小巧并且剔透,这是就表层获得的感受,可以显示出清晰两种指向。一方面是在母女间,女儿有时会喊一声妈妈;妈妈也会“哎”一声;反过来喊也同样可能。因为这些都是家庭中的日常情景,彼此在呼应中有意无意并无所谓,因为亲情关系就在那,一切自然而然,血浓于水。在至亲之间甚至不用喊,在心目中亦可与喊有等量情愫。另一方面是则从表层翻转,如:亲情之间可能由于太熟,彼此呼应与否都可能仅留于无意义的形式,即使不需要有下文,但也不排除某种日复一日的习惯以及由此或引发无聊与隐隐不满,这是生活中潜含的可能后续,其前提与人生的不自满理念有关。只要你想到日子过了还是日子,就可能为此平平淡淡而无趣。这是从一般家庭语境显示出的两个基本层面。

而在这首诗中,尽管有具体语境设定,依然有所指滑动现象。一是“冷了”并进而规定出两个主语,分别是山东、安徽二省。不难想象,天气降温由北向南,作者就生活在安徽,这是季节常态;另外,山东与安徽过冬的明显区别是前者有集中供暖而后者没有,这是政府规定,也形成大体习惯(近年来因空调发展已有所改变)。那么,在女儿与母亲呼应中,可以体现出面对天气变冷,彼此之间的心领神会。如果生活拮据,由此情此景流露出的是年复一年、一如既往熬过冬天的无奈。如果家庭已变宽裕,则可表现出因有应对措施也习以为常,大可听任天寒的一个温饱家境的无忧与闲适。当然如果母女分离在两地

另一个语境是两个“无意中”,开始是“我有时”,接下来是“妈妈也可能”,这样的语境就复杂些。可以是母女在一起,其蕴含已在前面分析过。也可以是母女不在一起,如果这样,那蕴含则大为深化,甚至有了神秘的亲情遥相呼应,达到某种东方神秘主义的感应效果。

此外,对这首诗还可以进行“新批评”式的纯文本分析,即抛开作者及写作背景,完全依靠读者读者去实现“视野融合”。。从形式上进一步排列组合,包括诗行、标点符号等再处理,即可以生成拓扑学意义的诗意效果,从文字魔方转到拓扑语境。如此说来,在母女之间可以形成交叉对调或单一存在。如:有时会无意中喊一声妈妈;也可能会……“哎”一声。——可以是“我”,也可以是母亲,还可以是母女二人同有,等等。


韵味绕梁的“无意”——浅析诗人薄小凉的《妈妈》
                           
文/木子九日


从某个角度而言,妈妈是个母爱的代名词。哪里有妈妈,哪里就有家;哪里有妈妈,哪里就充满了春天般的温暖。所以,诗人薄小凉这首以“妈妈”为题的诗歌,不言而喻,它要表达的主旨,就是歌颂母爱。

妈妈这个题目也是诗眼,抓住了这一点,一切便迎刃而解。古往今来,写母爱的诗歌多如瀚海,写得好的也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出新,是写好这首诗歌的难点。

薄小凉独辟蹊径,大胆用口语来写,收到了人们意想不到的效果。口语朴实无华,拉近了诗歌和人们之间的距离。口语源于生活,易读易懂,情感相通,容易激起人们的共鸣。当然,这只是这首诗歌的特点之一,更重要的特点在于这首诗歌的构思巧妙。妙就妙在,善于构造特殊的环境。其一特殊的地点,诗人把诗歌中的母子安排在不同的地点,一个在山东,一个在安徽;其二,特殊的气候,诗人把诗歌中的母子都安排在一种天气转冷的时刻。然后,再故意制造两个无意,作为女儿“我有时候无意中,会喊一声,妈妈”。这表明女儿对妈妈的依赖之深,连天气变冷自己加衣服都要妈妈管。这也从反向说明妈妈对儿女的爱,真是到了无微不至。而身处异地的妈妈呢,在天气变冷的时候,也会出现同样之举,“会无意中”“哎”一声。为什么?同样是母爱真情的流露,一直把儿女挂在心中,感觉从未离开,天气冷了,在喊自己给他们拿衣服。所以,看似无意,其实是习惯成自然,是母子心连心的爱。

你说,作者的这个构思妙不妙?两个无意,韵味绕梁。全诗没有一个爱字,却把这种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所以余以为,薄小凉这首只有八行的口语诗,大获成功的秘密就在于语言贴近生活,巧妙的构思。


高路远天寒,亲情通灵温暖——读薄小凉《妈妈》有感
                       
文/逸鸥


写亲情的诗很多,尤其是写母亲的,屡见不鲜也大多是乏善可陈。造成这种现象,大致是因为一些作者对母亲无节制、无限夸张的歌颂赞美。在这类作者眼里,母亲是完美无缺的,是神一样的存在,TA们会极尽储存于脑海中的所有优美的形容词汇,去刻画一尊比圣母玛利亚还要完美的神像。但是,塑造这样一位母亲,还是这人世间的母亲吗?我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这样金光闪闪、光芒万丈的母亲形象,是不吃人间烟火、不具人类血肉的。

而薄小凉写的这首《妈妈》,语言不事雕琢、简洁明了,情感诚实朴素、简单直接,通篇没有一个夸张修饰的形容词,自然真实可信,凝聚直击人心的力量。

薄小凉的诗歌基本上是用口语写作,本诗也不例外。短短八行,两个地名,一喊一应,看似简单,却蕴藏着饱满充沛的情感张力和复杂缜密的心路历程。山东,安徽,是两省两个地理位置。从网上搜索得知,薄小凉是山东邹城人,现居安徽濉溪。

山东位于安徽的东北向,“山东冷了/安徽冷了”,这是自然气候动态顺序变化,但是在对气温的体感上应是倒序的,是因作者在所处之地的安徽感到冷了,由此想到,山东已先于安徽冷了。这样的描述,对于远离故乡的薄小凉来说,其含蓄的思乡之情是力透纸背的。两个地名拉开了诗歌的空间,而在两个地名孰先孰后的排列顺序上,也可见文字背后作者的细腻情感。

“我有时候无意中/会喊一声/妈妈”。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写尽了天下母亲对远离家门的子女们的慈爱担忧之心,而寒凉世态中,薄小凉“无意中”喊出的这一声“妈妈”,显然是发自内心的潜意识行为,这其中体现了双重含义,既有对母亲的无限的担忧,又有对母亲的无助的依恋。

“妈妈/也可能/会无意中/‘哎’一声”。读到此处,我估计会戳中不少人的泪点。虽然薄小凉对妈妈的这一声“哎”是“也可能”的冥想,却也是换位思考,替天下母亲挂念天下游子。霎时,诗歌打开了诗意的无限宽阔的广角镜头,我似乎看到了同一时空中、相隔千山万水的一对母女在一呼一应。因此,我更加相信了母子连心,相信就算背井离乡的游子远在天涯海角,只要叫一声“妈妈”,必定会听到那一声慈爱且温暖的答应。


技艺与自然——简评薄小凉《妈妈》

文/梦的门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技艺摹仿自然”;我们也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里的“自然”和“生活”被视为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似乎已成为古往今来创作家们的共识。就我们有限的写作经验来说,有时深感江郎才尽,灵思枯竭,追究起来,似乎也是因为少了一些活水的注入,少了一些生活的真实体验,以至于没有动力,没有底气,机械般重复着陈词滥调,越来越无味,如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写作的人恐怕都有过这样的苦闷吧?然而有的人却不同,她带着一股清新的气息,如春风般带来生机,能使冰雪覆盖的白纸解冻,使万物欣欣向荣,展现出生活应该有的样子,不论贫富,不论悲喜,哪怕五味杂陈,终归是津津有味的。

拿薄小凉的这首《妈妈》来说,它只有八行,都很简短,也很生活化,都是我们平时挂在嘴上的。但就是这些简单而平常的字词,组合起来却有一股力量,直达人的内心,触碰到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们知道成年人的生活都不容易,尤其人到中年,被千丝万缕的网束缚着,上上不去,下下不来,悬在半空,再苦再累也得坚持着,忍耐着,而在这样的心境下,有时会突然变回孩童一般,轻轻唤一声妈妈,所有的委屈,所有的包袱,瞬间卸下,心变得像花瓣一样柔软而纯洁,在阳光下舒展,在微风中摇曳。这让我想起陶渊明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写得自然,这是再好不过的,自己写得顺手,别人看着也不别扭,可看似这么简单的事,做起来却并不容易。我们有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不过是把别人的东西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也有时,我们努力想要变得诚恳,搜肠刮肚却发现没有什么值得一提,全都索然无味,这是因为缺少技艺的原故吗?当然,审美的情趣是需要积累的,表达更需要技巧。生活和自然就像一个球体,圆润而厚重,语言则像杠杆,用杠杆翘起球体,用语言提炼生活的原汁原味,薄小凉为我们演示的正是这样的技艺。



“同一首诗创评会”第三期初审评委

创作部分:
(按投票先后排序)
王  法(诗人,世界诗歌网编辑委员)
阿  色(诗人,世界诗歌网编辑委员)
陈波来(诗人,世界诗歌网编辑委员)
康  城(诗人,世界诗歌网频道主编)
石 棉(诗人,世界诗歌网编辑委员、论坛总监)
党水北(诗人,世界诗歌网频道主编)
壬  阁(诗人,世界诗歌网频道主编)
大连点点(诗人,世界诗歌网频道主编)
翟永立(诗人,世界诗歌网频道主编)
燕子飞(诗人,世界诗歌网频道主编)


评论部分:
(按投票先后排序)
陈一默(诗人、批评家,世界诗歌网编辑委员、评论频道副主编)
迪  夫(诗人、批评家,评论频道版主)
黎  落(诗人、批评家,评论频道版主)
老家梦泉(诗人、批评家,世界诗歌网编辑委员、评论频道副主编)
萦  之(诗人、批评家,评论频道版主)
冬  雁(诗人、批评家,评论频道版主)
刘亚武(诗人、批评家,世界诗歌网评审委员)
黄土层(诗人、批评家,评论频道副主编)


“同一首诗创评会”第三期终审评委

创作部分:
(按投票先后排序)

郭金牛(诗人,世界诗歌网评审委员)
李不嫁(诗人,世界诗歌网评审委员)
禺 农(诗人,世界诗歌网评审委员)
韩庆成(诗人,世界诗歌网总编辑)
皮  旦(诗人,世界诗歌网评审委员)
薄小凉(诗人,世界诗歌网评审委员)


评论部分:
(按投票先后排序)
薄小凉(诗人、世界诗歌网评审委员)
高亚斌(诗人、批评家,世界诗歌网评审委员)
韩庆成(诗人,世界诗歌网总编辑)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祝贺皇兄,祝贺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祝贺胜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谢谢诸位老师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宋浏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2-5-12 14:54:48
谢谢!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包柱生 来自手机 版主 2022-5-12 16:39:35
祝贺祝贺,热烈祝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妈妈

辽东天赖


苇草是白的
梨花是白的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
白的事物
妈妈,你的头发也是白的
我在他乡多年啊妈妈
秋不敢看苇草
春不敢看梨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付出。也贺喜各位胜出诗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赖老师这首写得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妈妈”写的那么的真情,充分发挥了更高境界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