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弋在现实与虚幻之间
——张隽《一条虚拟的鱼》赏析
李汉超
诗歌对我而言总是充满着诱惑与魅力,今年2月19日慕名前往黄陂花乡茶谷参加春天诗会,得到一本张隽的诗集《野菖蒲》,并见到了张隽。张隽是花乡茶谷风景区的老总,也是我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心仪的诗人。他英俊爽朗,热情真诚,在谦逊的谈吐与质朴的举止之中,隐含着一个诗人的草木之心。阳春三月好读书,明媚的阳光照进窗来,我安神定心地手捧《野菖蒲》读了起来。厚厚的一本诗集,收录了他1981-1991年间的主要诗作,分为十辑,共有300首之多,我读了整整两天时间。他的诗作多为短制,含蓄隽永,常常运用朴素的意象寄寓或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哲思,都是他青春岁月的激情见证。掩卷回顾,其中一首《一条虚拟的鱼》在我的心中“游来游去”,令我反复观赏、咀嚼、品味——
阳光一闪
在一面镜子上放射光芒
有一尾鱼
从深处水中游来
吐着白色的花朵
一个人
从劫难里爬出来
抓起笔 喘息着
像抓住狡猾的兔子
镜子在四射的光芒中碎去
阳光一闪
那条鱼潜入了岩石
(选自张隽诗集《野菖蒲》)
张隽,1962年1月29日生于湖北黄陂。1981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在黄陂蔡家榨镇组建“热风”文学社。先后在《诗刊》《星星》《诗选刊》《长江文艺》等发表各类文学作品500余篇(首),出版诗集《沉默的抽烟的男人》《迷人的星空》《我的语言》等。系湖北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武汉市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曾在政府、银行工作,2000年经商至今。
全诗十二行,分为三节。这首诗并不好懂,明显受到“朦胧诗派”的影响,简明的意象里有着丰富的人生体悟,深邃的意境潜藏在明亮的事物中。“鱼”是普通而灵动的物象,对诗人来说司空见惯,毫不奇怪,但在这首诗中,诗人“虚拟”了它,让它游弋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泛动着峥嵘岁月的涟漪与波光。这首诗可能有两个视角:一个是站在镜子前看自己,那“镜子”就是实有的物体;一个是站在湖水边看自己,那“镜子”就是湖水的比喻。
第一节,诗人借助“镜子”照出自己的纯真与沧桑。“阳光一闪/在一面镜子上放射光芒”,如果是站在镜子前,那“阳光”是喻指目光,眼睛一眨,目光一闪,诗人内心的诗意就萌动起来了。如果是站在湖水边,那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闪动着波光,诗人心灵的湖水就激荡起来了。此时此刻,诗人有了新的发现,他分明看见,“有一尾鱼”从岁月的“深处”游了出来,摇头摆尾,“吐着白色的花朵”。“水”是时光之水,“白色的花朵”表面来看是指浪花,但诗人不直接说浪花,肯定还有其他的喻意,有青春纯洁之意,也有岁月凄美之态,“吐着”说明不是“水”的自动生成,而是源自“鱼”的内心。时光匆匆去,岁月催人老,一不小心,我们还不曾年轻过就已经老了,“鱼”让我们想到鱼尾纹。“鱼”也可能是诗人的自喻,那一朵朵“白色的花朵”就是诗人呕心沥血的一首首诗歌,散发着诗人生命的气息与能量。
第二节,诗人面对“劫难”写出自己的疲惫与惶惑。从“一尾鱼”的现身突然转换到“一个人”的出现,给人突兀、跳跃之感,但“一个人/从劫难里爬出来”与“一尾鱼/从深处水中游来”有了某种深度关联之后,也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一场“劫难”之中,他从中“爬”了出来,实属万幸。他“抓起笔 喘息着/像抓住狡猾的兔子”,劫后余生,有些气喘吁吁、力不从心,想用诗歌表达心灵,但握不住手中的笔。“狡猾的兔子”是个喻体,喻指笔不听使唤,实际上是喻指另外一种困境:灵感中的稍纵即逝和表达上的言不由衷。从一场“劫难”到一种困境,这可能是所有诗人的宿命,现实永远是残酷的,任何人都无法真正逃脱,我们都必须正确面对。
第三节,诗人围绕破碎突出自己的沉潜与归隐。现实终究像一而镜子“在四射的光芒中碎去”,有时被光芒击碎,有时是自行破碎,这是岁月的无情,也是时光的必然。再次“阳光一闪”,仿佛神光一现,“那条鱼”仿佛也获得了神的暗示,不在游弋于残酷的现实之中,而是悄然“潜入了岩石”。这里有两种含义:一是躲进了水里的岩石之中,有沉潜之意;一是归隐自然之物,与自然融为一体,有永恒之意。如果说前面两节写的是现实之境,那么这一节就是写的虚幻之境,表达诗人内心的愿景。这样一来,一条“虚拟”之鱼既是对现实的观照,又是对未来的指认,因而“鱼”相环生,“鱼”意盎然,这条“鱼”就不再是普通的鱼了,它惟妙惟肖地游进了诗人精心营造的艺术世界之中。
这首诗纸短情长、文约意丰,语言凝练通透,意境神秘深邃。张隽深谙朦胧诗写作之妙,写出精典之作,奉献给了诗坛,也给自己留下诸多青春的记忆与印痕。
张隽出生于湖北黄陂,黄陂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的人,也蕴育了他的诗,更滋养着他的诗意人生。1981年创办诗社,曾得到臧克家、艾青、曾卓等众多大家的帮助与指导,其间创作并发表大量诗作。2000年辞去公职下海经商,得到政府的支持,在红岗山精心打造花乡茶谷风景区,试图建造一个现实版的伊甸园。这里,湖水荡漾,山花烂漫,古木参天,泉水奔涌,飞鸟相欢而鸣,奇石随处可见,恍若世外桃源。更为可喜的是文化人更爱文化,将千年的茶文化着力渗入钟情的山水之中。“就在这里一辈子吧,把它当作伊甸园,让目光不再迷离,让心不再飘泊,像蓝色湖岸上的老船……”如今,他守望着大地的山水,守望着自己的家园,也吸纳着广大游人前来观光游览,聚集着众多诗友欣然吟诗作赋。张隽将诗歌的力量竭力化作更有神韵更有魅力的山水,他要将20平方公里的山水打造成茶溪古镇,集古镇风情、森林度假、田园风光、茶园体验、森林越野、山地运动等融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综合体,让越来越多的游客在原生态养生乐园里寻找放飞自我、回归自然的乐趣。他奉行“ 与山水花木为伴,过简单明快的生活”,也如此坚定、执着地践行着,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诗意人生会更加精彩生动,他的诗歌作品会更加灵秀蕴藉。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