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以场景动作书写禅意
——《破山寺扫地僧》浅赏
见题使人想起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刻画的武功、人品皆进入神境的神秘莫测的少林寺无名扫地老僧,对世人所追逐的一切成败兴衰荣辱得失,均视作云淡风轻了无痕,一“破”一“僧”形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扫地是禅子的三大功课之一。释迦牟尼的弟子周特盘利就是因为明晓“除垢”的道理而悟道。“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扫地正是禅心的体现,可褪污秽,达无染,普净天下。正因为勤于清扫,才与自然契合,迎来一片宁静的净土,一片萧然清朗的净境。僧人象征佛家,“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树叶像征芸芸众生(亦含众生烦恼)。僧扫落叶,佛度众生,意蕴深长。
全诗都没有直接抒情、议论,作者把所有的感悟都藏在景物和叙事中。修行以行制性,修者以律制心。扫地僧用扫帚扫干净了破山寺的落叶,扫清净了心和灵魂,当然也扫出自己的修为。为把感悟说清楚,作者选取了台阶、微笑、扫帚、孩子、诵经、扫地、树叶、听话、调皮、安静等多个意象,每个都有象征意义,读来颇为耐人寻味,以场景动作写禅意是本诗的一大亮点。尤其,保持了朴素的词语环境中的场景原生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完成创作者的思想抵达。
诗中尤有两处“笑”,使我不禁想起“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弥勒佛,他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佛),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表示"量大福大",目及之界包容达观,深情款款,雕琢菩提之心。
灵活运用借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扫地僧形象更栩栩如生,平和清净,眼里有光,不急不躁,一举一动,尽显佛法禅意,净心洗凡尘,佛度有缘人。
最后,当所有树叶都“安静”下来,行文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附:龚金明《破山寺扫地僧》
破山寺扫地僧
龚金明


跨上最后一个台阶
一抬头,他微笑着看我
扫帚抱在怀里
像抱一个孩子


然后继续用诵经的节奏
专心扫地
有些树叶听话
有些树叶调皮


他把听话的聚在一起
接着,反复去拢那些调皮的
不紧不慢
看到有的更加调皮,他独自笑了起来


天慢慢黑了
所有的树叶
终于在扫帚的诵经声中
安静下来


【作者简介】龚金明,男,60后,太仓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30年后重新开始诗歌写作。作品散见《诗刊》《扬子江诗刊》《诗潮》《诗歌月刊》《湖南文学》《太湖》等,偶有获奖。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老家梦泉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2-11-25 17:30:32
提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谢谢老师,周末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抬头,他微笑着看我
扫帚抱在怀里
像抱一个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慢慢黑了
所有的树叶
终于在扫帚的诵经声中
安静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然后继续用诵经的节奏
专心扫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以场景动作书写禅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慢慢黑了
所有的树叶
终于在扫帚的诵经声中
安静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拜读,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只蝶痴梦 发表于 2022-12-26 21:45
拜读,学习,问好!

感谢只蝶痴老师!远握问好、冬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