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胡翠南 版主   /  2022-12-1 10:30  /   231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诗作者简介:

康城,本名郑炳文,1972年出生于福建漳州。2000年创办网络第三说诗歌论坛。著有诗集《康城的速度》《白色水管》《东山的风》,诗选集《溯溪》。合作编著《70后诗集》《第三说》诗刊、《0596》诗刊等。第三说诗群成员。



《图书馆前》


他不会像其他人
顺着下山的坡度轻快回家
他先在台阶上站立

傍晚最后的血红
马上就会消失
明天,不会再是这样的云和光线

下了台阶,他也不急着骑车
凤凰树叶子失去光鲜
塔松还是那副愚蠢的柱状
那么多叶子焦灼

而后,车子在广场绕了两圈
重新支起在馆前
他从口袋里掏出烟
点燃,吸了一口,呼出

片刻的停顿
仅是因为人迹将散
渐渐显出广场的空旷

2007.11.27




……………………………………………………………





        我记得诗人康城正是在图书馆工作,那么这首诗描写的场景便可视为诗人自己的日常景象。片刻的停顿。是的,这首诗的诗意正是从日常的片刻中提取。也可以说,诗意无处不在。

        一个人的生活经验和记忆通常都会成为诗歌的重要意象,很多时候,它们与修辞和观念无关。只是一份场景记录,但我们会在诗人描写的细节和语调中捕捉到诗人意识的流动,它与诗人的精神有关,与当下心境有关。它是新鲜可感的,在情绪的带动之下,我们的意识也将与它相融,达到共振的愉悦效果。

        显然,康城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诗人,起笔的基调就让我们平静下来,迅速跟随他的叙述前行:“他不会像其他人 / 顺着下山的坡度轻快回家 / 他先在台阶上站立”。而诗中的“他”有别于其他人的地方,正是因为他要独自感受“傍晚最后的血红 / 马上就会消失 / 明天,不会再是这样的云和光线”。时间对于一个诗人而言,如同精神漂泊者的船木,其价值在于,为佐证“存在真实”提供了最好的在场证明。片段的消失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也意味着诗人对于“消逝”所作的无效挽留。我们继续跟随他“下了台阶,他也不急着骑车 / 凤凰树叶子失去光鲜 / 塔松还是那副愚蠢的柱状 / 那么多叶子焦灼”。无论“失去光鲜”,还是“愚蠢柱状”,还是“叶子焦灼”,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诗人此时的精神状态,因无力挽留而自责,也因那些“物像”本身的蒙昧而略感些微的愤懑。

        诗中的情绪引导,我们都是自觉感应并相随的,毫无违和之感。诗人的感叹亦是我们的感叹,如同一首曲子的定调,诗人给我们中央C,我们决不至于跑到大F,这正是一个成熟诗人的写作能力所致。我喜欢这首诗,也正是因为它给我呈现出朴实、自然的即时状态,毫无做作。“而后,车子在广场绕了两圈 / 重新支起在馆前 / 他从口袋里掏出烟 / 点燃,吸了一口,呼出”,一呼一吸之间,仿佛瞬间的觉察与体悟在身心中循环一遍。

“片刻的停顿
仅是因为人迹将散
渐渐显出广场的空旷”

        最后一段描写,扩大到所有的空旷,时间无限形同虚设。而我们的所有不舍与叹息也将随之消散,一切归于日常的河流。但我们需要这样片刻的停顿,作为人类身心灵的寄托,它不仅是对自我本体的一种确认,从精神向度来说,亦不乏追寻永恒的意义





胡翠南
2020-9-16
IMG_20211030_163350.jpg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拜读,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拜读,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胡翠南 来自手机 版主 2022-12-1 17:14:39
问好只蝶痴梦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