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空灵部落品鉴:臧海英《替一个无处葬身的人问及天葬》

文/空灵部落

女诗人臧海英的两本诗集《战栗》和《出城记》已经读过了许多日,总是有话想说。其实早就喜欢上她的短诗,如果由我来选编《当代百年诗经300首》,臧海英的短诗入选不会低于五首。在与诗人们探讨所看重的诗人时,也总是提及她的名字,且多能如数家珍背诵她的诗句,而《替一个无处葬身的人问及天葬》尤其为我所爱。

短诗难写,难在诗人既要厚积薄发而又要做减法。长诗不是不可以写,写长诗是为其著作等身标明身份的。现实境遇是写来无处发表,即使发表也几乎无人阅读,如果有人读也只是入了魔被驱动所为罢了。在接触现代诗以来最为诗人们喜闻乐见的短诗是庞德的两行诗《在一个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杜运燮译)通过万物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共性,关联起地铁车站不断流动变化的面孔与花开花落的枝条,以鲜活的意象来表现流变的永恒性,用东方诗艺呈现西方哲学思想,使人记忆犹新。臧海英的《西行》《为母亲守灵》《单身女人》《囚徒》等等都是口碑极佳的短诗,《替一个无处葬身的人问及天葬》的神秘性和生命感具有东方笼罩性的精神力量,一直不敢以庖丁解牛之术下手解读这首诗,以至于这条牛仍在我内心的牧场上奔跑不息。

臧海英对现代诗的理解是有深度的,已经走上了对诗歌突围的非诗的路上。从写作层面讲,首先两行的字句就与众不同,其次以叙事手法表现了其真实性,而“天葬师的刀是沿着骨缝走的/秃鹫,是跟着死尸的气息飞的”更具有神秘性。但诗人仅用两行就道破了天葬的天机。诗人得到了要领便下意识地想到了诗人之死:“赵雁走后,我小心地摸了摸两条肋骨之间的缝隙/那里容得下一把刀,也容得下一对翅膀”让人惊讶的不是诗人按逻辑只到“那里容得下一把刀”为止,而是以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力在其肋骨缝隙之间“也容得下一对翅膀”,其诗一下又腾跃起来,生命不死而展翅高飞。其双重选择注定让人选择后者,这既在情理之中,又确乎在意料之外,让诗凤凰涅槃重生的精神向度显现了无穷的张力。而返观标题,谁是无处葬身的人呢?又为何无处葬身呢?只给问号让读者去思考,这也是向外遥望的窗口,倍增了读者求索的空间。

好诗具有不可复制性。臧海英总能独树一帜,她诗中的抑郁气质深入在血脉之中,她对生命感悟的意象表现是独特的,甚有其辨识度。她不同于某些狭隘和偏执的诗人以剑走精神分裂的偏锋获得异常而陌生的句子,将无处释放的性在词语之间进行露骨的涂鸦而获得自我满足的快感,她是敬畏生命和诗歌的,她所营造的诗之场景仿佛仅为其所独见,由她呈现出来如同苍天所赐,不然会让我们老是见到人间败笔而心情沉重。

2020.9.10

附诗:

《替一个无处葬身的人问及天葬》

文/臧海英

青海来的赵雁说,天葬师的刀是沿着骨缝走的
秃鹫,是跟着死尸的气息飞的

赵雁走后,我小心地摸了摸两条肋骨之间的缝隙
那里容得下一把刀,也容得下一对翅膀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提读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欣赏佳作,秋安,文安!
幽林石子,实名石世红。鲁迅文学院湖南诗歌班学员,音乐诗人,评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红力 来自手机 版主 2020-9-13 14:21:20
好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只蝶痴梦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0-9-14 08:19:14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萦之 版主 2020-9-14 11:17:30
短诗难写,难在诗人既要厚积薄发而又要做减法。

欣赏好诗好评,问好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