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最近的诺奖得主特朗斯特罗姆的诗,现在基本被业界、或被全球意义上的业界称为经典,是所称的“诗中之诗”。但,是否又的确如此,他的诗,一般诗歌爱好者甚至专业一些的读者,却未必都能够心领而神会。比如下面这首,只有短短五行,可以典型反映特氏诗作特色的作品之一吧,“写于1966年解冻”(详见附图)。以我的感觉,至少在中国,这也很可能就属于那种真正意义上的“曲高和寡”。你可以测试一下,在你的中文系同学群中朗读一下这首,或直接逐个地展示给他们看。结果会怎样?我估计,应该没有谁会击节赞赏,一般大不了只会不懂不如谦恭地沉默或无语。在我国,是否喜欢唐宋诗词的,现在还是远远超过了现代诗的拥趸?而喜欢艾青、贺敬之或郭小川乃至汪国真风格的(“高级口水”类诗?),可能仍然占据了压倒的优势?是不是作为文学塔尖上的现代诗(特氏诗应该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类),就的确应该像数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那样,一般人不需要懂,只需要在不懂的同时表示不能发自内心的敬仰?若果真如此这般,我会坚信,现代诗将永远或更加只是一种属于小众化的爱好,且基本上都与不朽无关。就说特朗斯特罗姆的这篇短制,它可能不朽,但大众会像对“床前明月光”那样也广泛地传诵它吗?诗歌与大米稀饭等等完全不同,古往今来都不可能像后者那样被大众热捧。而我现在就想把这种所谓的诗坛现状也看做就是诗坛的历史,因为就算是在唐宋时期也应不过如此,那时的普罗大众也不可能一见面就互相朗诵诗歌吧?所以小众无罪,自得其乐也天经地义。不过反过来我又觉得,怎么样在通俗易懂与尽可能涵义独特、耐嚼之间写出一种平衡术高超而中庸的风格,也值得诗写者们着力尝试。这一类成功的诗人古往今来也是大有人在的。以上纯属一个普通爱好者本人的一点胡思乱想,贻笑大方了。盼指教。




2023.7.21.
316c199d84cf34f2910537fe7b17eac.jpg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谢谢萦之扫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忒绿诗歌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3-7-23 09:02:41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翻译了一下这首解冻,供参考。

Störtande störtande vatten dån gammal hypnos.
Ån översvämmar bilkyrkogården, glittrar
bakom maskerna.
Jag griper hårt om broräcket.
Bron: en stor fågel av järn som seglar förbi döden.

哗啦哗啦的水声咆哮着古老的催眠。
河水淹没了汽车墓地,闪闪发光
在面具后面。
我紧紧抓住桥栏杆。
桥:一只飞越死亡的大铁鸟。
放飞一羽羽毛/飞到遥远的地方/该会以什么方式/与你相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忒绿诗歌 发表于 2023-7-23 09:19
我翻译了一下这首解冻,供参考。

Störtande störtande vatten dån gammal hypnos.

比北岛翻译要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忒绿诗歌 发表于 2023-7-23 09:19
我翻译了一下这首解冻,供参考。

Störtande störtande vatten dån gammal hypnos.

高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淙淙流水;喧腾;古老的催眠
这是中式散文的形式,用在这首诗的翻译上,就是败笔。

远不如:

哗啦哗啦的水声咆哮着古老的催眠。


这是诗翻译要尊敬原作风格的再译形式要求,北岛老师在诗中加入了散文的形式。不如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忒绿诗歌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3-7-23 10:55:44
谢谢阿蓝老师的好文,深受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忒绿诗歌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3-7-23 11:02:10
谢谢阿蓝和火焱两位老师谬赞。我是来学习的: 同意翻译要做到原汁原味,让读者领会到原作品的本有的真正含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