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一首好诗须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并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从这个角度上讲,这首诗应该达到了。
诗写在万里高空、诗写在奔丧途中,特定的环境和特有的心境,赋予该诗冷峻、沉郁的色彩与基调,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非常合适的。
对父亲故去的伤悲,对自己过往庸碌无为的追悔与自责,以及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思考与探寻,诸多思绪杂糅交织在诗人心中,于是便有了万物皆“消逝”的感叹,这也是不难理解的。
父亲故去和“梦见自己出生,成长,死亡/再来一次,依然如此”是生命的“消逝”;“六月很快就要过去”是时间的“消逝”;“我在梦和梦之间瞌睡/偶有的出游,像窗棂里斜进的/晨光,仿佛不曾存在”是精神的“消逝”;“醒来的人生/如同窗外,一无所有”是现实的“消逝”;生命和万物皆如此,概莫能外。
大伤大悲也必然会大彻大悟,以至于诗人闻知父亲故去感觉“时间凝固了一阵子”,进而使“自己突然从历史中站了起来”。这就是诗歌要表现的思想主题,这其中既有对自己过往的追悔与自责,更有父亲死去后自己应担起的责任与义务。而这,就是本诗的精华之处,和精彩所在。(秦时月)
参加完父亲葬礼在回程中
徐晓宏
飞机在云层间颠簸时
我想起这个六月很快就要过去
忽然有一种哭泣的感觉
我不理解自己为何
对消逝变得善感
而我本身就在不断消逝
有很长一段时间
我的生活对他们就是一种藐视
我既不在这里,又不在别处
我蜷在自己的身体中
梦见自己出生,成长,死亡
再来一次,依然如此
我在梦和梦之间瞌睡
偶有的出游,像窗棂里斜进的
晨光,仿佛不曾存在
直到我的父亲死了
时间凝固了一阵子
我感觉自己突然从历史中站了起来
如此孤独的
醒来的人生
如同窗外,一无所有
(选自中国诗歌网 2022年06月16日每日好诗)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