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朴素哲理的泥土本色
——熊曼《农妇的哲学》赏析
李汉超

哲学是“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是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方式。哲理是生活的感悟,是哲学产生的基础。生活是一部大书,事事有学问,处处藏哲理,有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面对生活,总有些人善于思考、善于发现,能从普普通通的事物中发掘出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个意义往往就是哲理。女诗人熊曼立足生活,善于从日常的事物上捕捉诗意、提炼哲理,她的诗歌《农妇的哲学》,借农妇之口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熊曼,80后,湖北蕲春人。诗歌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长江文艺》《汉诗》等,作品入选多种年度选本。曾参加诗刊社第34届青春诗会,获评《诗探索》“新锐女诗人二十家”等。出版诗集《少女和理发师》。现居武汉。
全诗10行,分为三节。第一节,写可以信赖的事物。“马铃薯,山药,花生,芋头”之类,是农妇亲密接触的事物,这些事物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埋在土里的”,灰不溜秋,土不拉叽,都不怎么好看。这是常识,诗人说着大实话,一点也不修饰。它们都是“可信赖的”,这是诗人的判断。读者不免追问:你的依据是什么呢?它们真的都没有问题吗?诗人将读者搁置在此,她才不管呢,因为她相信读者会在追问中求证、在质疑中认同的。
第二节,写值得怀疑的事物。“西红柿,草莓,完好无损的青菜”之类,是农妇司空见惯的事物,这些事物也有共同点,都是“露在外面的”,接受阳光的照耀、雨水的滋润,或红或绿,光鲜可人。这也不假,诗人直截了当,实话实说。但是,它们“是值得怀疑的”。是吗?读者也不会轻易相信,也会在心里反复琢磨一番。诗人在这里是说“值得怀疑”,而没有说它们一定有问题,故意留下余地,好像只是一个提醒,留给读者去辨识、去判断。
第三节,是诗的主旨所在,美好的事物都具有泥土的本色。“她说”,标识上面说的和下面说的都是“农妇”说的,扣住题目。其实,这是“借腹生子”,借题发挥,表达的却是诗人自己的意趣和哲思。“美好的事物/一开始是黯淡的”,并不光彩夺目,“它们终年在低处”,低到尘埃里,低到泥土中,深深扎根于泥土,不事张扬,默默无闻,“闪烁着泥土的本色”。热爱泥土、忠于泥土,应该成为人类的基本常识。
本诗语言朴素自然。诗人不故弄玄虚,不故作高深,不遮遮掩掩,把想表达的意思直接说得明明白白,都是大白话、大实话。心直口快,有话直说,这是“农妇”的特点,也是诗人率真、诚恳的表现。大道至简,可这大实话不是一般人说得出来的,没有对事物的深入观察,没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是不可能说出充满智慧、富有哲理的话语来的。
运用对比手法,形象鲜明突出。诗的前两节,是一组大对比,由三个小对比组成,“马铃薯……”与“西红柿……”相对比,“里”与“外”相对比,“信赖”与“怀疑”相对比,一一对应,相互比较,一目了然,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明是非。谁好谁坏、谁是谁非,诗人心明眼亮,决不含糊,坚定不移地站在真理的一边。
熊曼是湖北近年来脱颖而出的优秀女性诗人,是湖北诗坛一颗耀眼的新星。她是2010年开始写诗的,自觉用诗歌抵挡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她慧心在胸,始终保持对日常事物的敏锐感受力,内心温暖而开阔,不哀怨自怜,以坦荡的胸怀面对生活,以朴素的诗心领悟生活,并能深入其间,将自己从生活里获得的启示,馈赠给广大读者。她有很强的自省意识:“我也常常是一边写,一边否定自己。”甘肃著名文学评论家唐翰存指出,随着观照事物延展度和丰富性的不断增加,熊曼不改初心,“可以收回自己,却不收回对世界的打量”,那么,她的诗歌“藉着一个又一个事物的闪现,藉着题材的不断扩展”就会常写常新,也会越写越有魅力。

附:
农妇的哲学
熊曼

马铃薯,山药,花生,芋头
这些埋在土里的
是可信赖的

西红柿,草莓,完好无损的青菜
这些露在外面的
是值得怀疑的

她说,美好的事物
一开始是黯淡的
它们终年在低处
闪烁着泥土的本色
(选自《2017年中国新诗排行榜》)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提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