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生命的修行
——艾茜诗歌《自画像》赏析

只蝶痴梦

自画像  
      
艾 茜

白日里,自我克制十次
才能免于睡眠时
周身长出鳞甲

再自我宽恕十次
才能在,应为骆驼时
不于众人面前,显露尖牙

我以草叶为生
却辨不清慈悲的模样

我阻止银环蛇,爬进蚁穴
却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亲吻了羔羊。

诗人艾茜的这首自画像,无疑,是触及灵魂的。这种触及即是内心关照的自我触及,更是放长击远的对整个社会人幽微的直面揭示。她的这首十行诗穿透了人类庸常的铠甲,直指人性中的阴暗与灰色地带,呈现出了整个社会人善恶之间此消彼长的真实状态。
每一个来人间的生命个体都是在进行一场从生到死的修行。只是有人修成了佛,有人修成了魔。正如诗人艾茜诗中的第一节写到的:
“白日里,自我克制十次
才能免于睡眠时
周身长出鳞甲”
这种将自我克制十次的行为,是自我的一种灵魂囚禁式的约束。这里不由令我想到《三字经》中提到的那个人之初性本善的问题。性本善与性本恶已在世间争论千年而不休。而诗人艾茜的诗中所表露出的人性本恶,很客观地令这个千年的答案有了结论。如果人不向善而修,一定会滑向兽性的深潭。诗人在睡眠时周身长出的鳞甲,是诗人潜意识中自我欲望的自然流露。需要善的理智予以消解与同化。
第二节,诗人在应为骆驼时的十次宽恕,也是诗人即是对自我也是对人类的一种道德约束。人类身上的戾气古已有之于今为烈的凸显,被诗人一语道破。且有了消弭之法。那就是学会宽恕:
“再自我宽恕十次
才能在,应为骆驼时
不于众人面前,显露尖牙”
第三节,诗人依旧化身骆驼,以草叶为生。却仍然迷茫。她辨不清慈悲的模样。在这里诗人依旧怀揣向善的初衷寻找善迹,辨析着善恶。这是人性之途的迷离,这是生命信仰的追寻。
“我以草叶为生
却辨不清慈悲的模样”
最后一节,诗人依旧在向善的道路上彳亍;在自我善恶的较量中困顿。诗人既有阻止银环蛇爬进蚁穴的善举,又有怀揣杀机却亲吻羔羊的虚伪行为。在这种善与恶的冲突映照中,令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更懂得了一个人只有在内心向善的信念召引下,与自我内心的魔性互搏,才可让自己的品行达到一个更加趋于善的境界。
“我阻止银环蛇,爬进蚁穴
却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亲吻了羔羊。”
整首诗,诗人看似在写自我的善恶。其实,诗人写出的是芸芸众生的灵魂缩影。这是现代人类内心标本式的写照。正如电视剧《魔域桃源》主题曲中所唱“天仙恶魔相隔为一线
转眼间恶善神魔交替
多少循环幻灭重现”。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