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余笑忠的《废物论》
冰客
余笑忠的《废物论》一诗道出了废物的有用之处,诗人发现屋舍旁的艾蒿,鸡鸭不会啄它,牛羊不会啃它,说明了艾蒿的无用之“废”。而樟树在万木争荣的春天之死,倍加醒目。
诗人用樟树之死和艾蒿的无人问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尤其是生与死的参照,有用和无用的比较,构成了诗的张力。诗人以其敏锐看出了艾蒿和死樟树这些看似废物的有用之处。其实樟树没有死,它的“苦笑”“入定”,正说明了其“生”的状态,死去的只是樟树的树干和躯体,它的灵魂仍然可能存在,它鹤立鸡群,死而后生,正是因为这些“废”,才获得了人们审视的目光。
艾蒿虽然不被鸡鸭啄食,不被牛羊啃吃,但它的药用价值却引起了人们种植的兴趣。“废物”反过来却又有了它的价值。诗人在此是个旁观者,万事万物的生死极其寻常,但是这两种植物的生死在作为局外人的诗人眼中,却有了生死的诗意:无论艾蒿的药用价值,还是无人砍伐的死樟树,都证明这些“废物”生的存在和有用之处。
诗人在此用了一生一死的两种植物互相映衬,达到了出奇的效果。任何一件事都应从两面性来看待,艾蒿和死樟树在屋舍旁的大自然中成为两种“废物”,引起了诗人的注意,入定就是死而后生,废物不废,废去的只是人们的目光和不同视角。樟树即便死了,也没有人去砍倒它,就像“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一样,个体仍有其存在的价值。
附:
废物论
余笑忠
我弯腰查看一大片艾蒿
从离屋舍之近来看,应该是
某人种植的,而非野生
药用价值使它走俏
艾蒿的味道是苦的,鸡鸭不会啄它
牛羊不会啃它
站起身来,眼前是竹林和杂树
一棵高大的樟树已经死了
在万木争荣的春天,它的死
倍加醒目
在一簇簇伏地而生的艾蒿旁
它的死
似乎带着庄子的苦笑
但即便它死了,也没有人把它砍倒
仿佛正是这醒目的死,这入定
这废物,获得了审视的目光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