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刘年诗歌意象反差的魅力

——刘年诗歌《离歌》赏析

 

只蝶痴梦

 


诗无定法。但所有成功的诗歌都会给人留下意象反刍的悠长回味。正如诗人刘年的这首诗《离歌》,其诗语的朴拙,意象的反差,饱满的内蕴,成功地令一首诗在星星与灯火的数量翻倍里完成了在流动,闪耀,没有恶意的燃烧中“火把”这一明亮意象完成后,进而成为一个人的节日“火把节”,这一孤绝意象。城外开阔的视野看星星比城里因为楼群与霓虹的影响多一倍的意象,群山的退让又让城外的星星比城里多一倍,水中的星星的镜像又再多一倍的意象的层层逻辑的顺理成章中,令诗意的发展具有哲理性的同时又趣味盎然。 


在第二节,诗人以暴雨浇灭燃烧的意象,完成了一个人火把节的落幕,也耸立起主人公火把一样自我燃烧的孤绝意象。席卷星空的乌云,浇灭燃烧的暴雨,象征性地呈现出了一种世界面目的威压。而诗人“有岩屋,也不躲/有雨衣,也不穿/还加了加油门/让雨水钻进胸膛”的行为,愈发地将诗人倔强、勇敢、坚毅的斗士形象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最后,“我把三十公里的电闪雷鸣/当成一个人的泼水节”。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冒雨前行的火把意象的悲壮。同时,也把诗人禅修式的心灵脉络显露无余。 一首物象变幻,场景转换的象征诗《离歌》,在诗人火把节与泼水节悲壮的场景呈现中,走向了一种意象的孤绝。

 

附:

 

离歌

 

刘年 

 


星星,比城里的灯火

本来就多了一倍

群山的退让 

让星星又多了一倍

水,让星星再多了一倍

我把这些流动、闪耀

和没有恶意的燃烧

当成一个人的火把节

 

乌云可以席卷星空

暴雨浇灭不了所有的燃烧

有岩屋,也不躲

有雨衣,也不穿

还加了加油门 

让雨水钻进胸膛

我把三十公里的电闪雷鸣

当成一个人的泼水节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