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叙事中的丛林效应
鲁侠客
俄罗斯白银时代的“月亮”阿赫玛托娃,为了安抚巨大的心灵痛苦,写下过长诗《安魂曲》,奥地利诗人里尔克面临无法驱遣的苦闷彷徨心灵困境,写下过《豹》,以此表达打破桎梏,追求自由的愿望。
人生重大转折期、十字路口,比如失恋,失去至亲,事业遭受重大打击,以及其他的负面因素,都会导致相同的心理应激反应:孤独、苦闷,彷徨,失眠,以至于沉浸于往事,不能自拔。
《酒,是人间的孟婆汤》,是需要考验阅读耐心的。这源于这首诗歌采用了你,我,他,三个人称代词的复调叙事模式。它们交错缠绕,用不同的角度解读,都可以殊途同归,彰显拥有和失去,追求完美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羸弱的心灵创伤等命题。
而且,诗中的自我对话,诗人和“他”的对话,二者交织罗列,产生了一种酶化效应,诗歌语境玄幻幽深,诗歌歧义解读不妨碍主题呈现的奇妙效果。
我们可以把诗中的“你”,看成诗中的“我”,那么这种情形下,就是诗人还原自我对话的情景再现,如果,诗中的“你”,是诗中“我”和诗歌末句中的“他”对话,那么,这种对话,就具有了“除却巫山不是云”和“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况味了。
此外,由于隐忍和节制的抒写,由于最后一句“我见他时,他正与我对望”突兀地出现,彻底改写了全诗的“走势”,这种“画外音式”的介入,有点“错乱”的人称代词的使用,制造了阅读的障碍,也让本首诗歌,具有了闪小说的镜头感,同时,又夯实了诗歌复调叙事的基调,令心灵絮语,跌宕起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他”的缤纷诗意。
此首诗中,某些含混诗语的运用,譬如“喜欢奔跑的人,一定是在逃避什么,而你,又在遗忘什么”,其中的“奔跑”,“逃避”,“遗忘”,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暗示性。
而“一盒无主的旧玉”,其中的象征手法,把灵魂和躯壳辩证关系,心灵归属感等主题,都包容其中,让这首诗歌审美主题多元化,不是必然指向情感的范畴,而复调叙事下的丛林效应,也就水到渠成了。
附:
酒,是人间的孟婆汤
东方一如
到底需要多少套房子,才能
装下你的孤独
讲起往事,夜色暗淡
夹在指头的烟点了又灭
你说,你爱上了酒
酒,是人间的孟婆汤
是一杯检测失眠深度的良药,我想
喜欢奔跑的人一定是在逃避什么
而你,又在遗忘什么
深夜我常常一个人
坐在二十六平方的小院里酌酒
专注的, 对望自己起伏的情绪
那时刻令我痛苦不安的源起在何处
我像困兽一般囚禁在躯壳里
愤怒又妥协,有那么一瞬间
似乎触摸到了它柔软纤细的腰
念头一起,忽又
跑开了,就像你起身打开木柜
捧出一盒无主的旧玉
我见他时,他正与我对望
|
|
大牛,别默默的看了,快登录帮我点评一下吧!:)
登录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