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老家梦泉 频道主编   /  2021-4-20 11:33  /   241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首页推荐



由叙述进入隐喻

黄土层


柏桦《暹罗的回忆》有许多版本,最早博客上的版本共计七行,322三节排列。现在这个版本17行,还加了两则题记,中英文各一则。据说还经过他的校对,想必是定稿了。这首诗,我是带着探索性的态度阅读的,并非惊人的诗句或段落。这首诗一定有一个写作背景的,但读者无可知晓,只能从文本破译了。题目“暹罗的回忆”,可以理解为“在泰国的记忆”,或者“一个叫暹罗的男孩的失踪记忆”……诗歌主体部分,写的是一个中年人对孩童失踪事件的追忆,充满了无喜也无忧的淡然态度。全诗语调冰冷,叙述小说化,结构开放,令读者在月淡风清的路口,要么一兴不起扭头而去,要么走入密林之路寻到隐喻之果。我们注意到诗歌里有这么几个词:睡眠,失踪,安暖鱼,玩具象,森林。其中“安暖鱼”即便有注释也并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权当是现实中“玩具象”在梦中的一个对应物吧。它们共同构成了“失踪男孩”心灵世界的陪伴。在结合两个题记看,英文内容是“走开,人类的孩子!和仙人一起,手牵着手,走向水域和荒野,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了你无法理解的哭泣”,这是远离苦难嘈杂抵达安宁美好世界的祈愿。中文内容是说玩具象是诗人的家。这个题记,可能直接指涉这首诗的旨意:一个人大约在学诗两岁的时候失去了缪斯的庇护(他记得有一个玩具象/从他手上掉落……),从此不论如何跋涉探赜,一直游荡而流离失所,记忆中只有词语的森林浓密阴凉以及漫漫不归路。这样读的话,这首诗可以看作是诗人柏桦借用“暹罗的回忆”这样的叙述方式在暗喻自己诗学之心路历程,或者迷失于词语森林或者走出了词语森林。因为,“年轻真好,头一碰枕头就睡着了//中年时节,一个激灵便醒过来,亦好”。

2021-4-8


附:
暹罗的回忆

柏桦


Come away, O human child!
To the waters and the wild
With a faery, hand in hand,
For the world’s more full of weeping than you can understand.
——W.B.Yeats  THE STOLEN CHILD

谜一般的玩具象……
儿童一离开玩具,
诗人就离开了家。
——柏桦

年轻真好,
头一碰枕头就睡着了
中年时节,
一个激灵便醒过来,亦好

事情有什么好奇怪呢,
别说见到了什么安暖鱼
反正我已长大成人
只是我记不得我的父母了……

(那你还记得两岁的事吗?失踪那天……)

那幼儿在夏天的热风中浓睡,
他记得有一个玩具象
从他手上掉落

还有!下午!

下午,突然变阴凉了,
一个下坡,一个上坡——
森林!森林!森林!
后来我就只记得森林出现了……

(注释一:“安暖鱼”(Anon Fish),一种神话生物。)

2016年9月15日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老家梦泉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1-4-20 16:05:35
提读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还是很烧脑的,读了诗评里的解释似乎有些明白。诗人为了还原本真不惜费力开通了一条回到原来的路。赞赞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