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浊水 版主 2021-5-26 23:00:12

小苍说的太专业,我需要补补术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浊水 发表于 2021-5-26 23:00
小苍说的太专业,我需要补补术语

你得了吧,别吹晕了我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较之前两期,这期两首个人以为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明显的缺陷没有了,主旨表达与诗歌手法运用都很高明。先表示祝贺,学习,有空再来研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第一首:
1.  “覆灭”有自毁的倾向,对于遮盖气息而言,是否用词过大?
2.“一辆熄灭的车灯”,应该不需要这种反常的量词搭配。
3.“劫持”是有交换/要挟条件,而对獾的描述更多是它单方面的自保。“劫持”用词有点不贴切,内在思路含混交叉。
4.第一节的描写感觉对于整首诗歌而言,没有呈现太大的价值。重卡汽车对抗灌木与夜气,诗歌意图晦暗。或许“对抗”改为“冷视”或者别的,会挽救一些?
5.总体上,过于“急切”地想呈现立意,但堆砌的辞藻和载体没有更有穿透力。就像一个小说,有好的故事,但旁白或细枝末节繁多冗杂,不能让读者欲罢不能地读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第二首
总体感觉太造作,最后一节还算自然些。比如,“执手三月,相看一页地方志”,整体氛围与第二、三节明显不谐。“老树的孤单是绿色的”,与全诗主旨似乎没有关联,这类书写是无效的。“落红点点”,让我有点想歪了,但理性告诉我不能歪。“与父亲比邻而居”等等内容,说明主要写作对象是那棵老树,但第二、三节强行转为父亲。履历表之所以是“表”,有其要求,但全诗没有这方面的凸显。“放蚯蚓一条生路/给给口渴的庄稼干净的水源”,这个抒情很浓,但造作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凌语子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1-5-27 10:22:14
自古以来做文章分为四个阶段,按照我国当代文学大师王力的说法具体表述为:其一,瑕疵文理初建;其二,瑕疵微弱,文理疏通;其三,中规中矩,技巧娴熟。其四,文章天成,难觅技巧。大意如此,大师所言指的是做文章而言,个人感觉对于我们作诗的人同样受用。其一呢,可以看做是那些有一定写诗经验,诗理有之,只是在技巧和章法上尚不明朗,一般而言处于门槛阶段。其二,运用技巧较为自觉,章法吗主要来自“模仿”,这个阶段的作品已经迈入了诗的门槛,偶尔会有“佳作偶成”,那也是摆脱了“模仿”的束缚,灵光一闪的成果。这也就引出了下一阶段,其三,技法娴熟,有着自己较为固定的作品风格和习惯,此阶段适合投稿和出诗集。 至此,对于一般人而讲经过努力和不断实践,假以时日达到其二当是不难,要想到达其三的阶段,尚需一些方法和名师指点,经过时间的打磨,达到要求也是完全可以的。问题是其四,这个需要天赋,感觉似乎努力一下好像并无关联。 综上所述,作为我们这样非专业选手而言,经过努力达到二是完全有可能的。在往上就得进修一些专业知识,并找高手点播,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一般而言在二三之间徘徊,是常见的现象。不过,终其一生的努力达到三,就已经具备了“师”的水准,诗人的头衔当之无愧,可以说已是不错的结果(就我们业余爱好者而言)。四吗,当然是大师了。(稍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河原 发表于 2021-5-27 09:28
第一首:
1.  “覆灭”有自毁的倾向,对于遮盖气息而言,是否用词过大?
2.“一辆熄灭的车灯”,应该不需 ...

好!学习。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身后眼前 发表于 2021-5-26 19:16
一,《獾》技术上是娴熟的。
新诗的特点很明显,作者也深得三味。
《獾》的想象独特,并具典型性。结构也 ...

学习。元代画家倪云林有个典故“已出声便俗”,引申为诗歌恐怕就是“一说出(主题)就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河原 发表于 2021-5-27 10:02
第二首:
总体感觉太造作,最后一节还算自然些。比如,“执手三月,相看一页地方志”,整体氛围与第二、三 ...

题目可商榷,不叫《履历表》或可多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河原 发表于 2021-5-27 09:28
第一首:
1.  “覆灭”有自毁的倾向,对于遮盖气息而言,是否用词过大?
2.“一辆熄灭的车灯”,应该不需 ...

附议大河原老师,评的很准确,很细致。完全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