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黄土层:寓黑色冷幽默于叙事之中

现代诗中的叙事元素是一个基本功,用得好,可以达到“一役(叙)致万功”的效果。喻言这首诗《午餐》写的是三个中国诗人在英国的午餐经历,可以想见近午时节,饥肠辘辘,三人进农夫市场(美国叫法),一通采购,大袋小袋地急慌慌找个地方解决问题。平置的墓碑误作天然的餐桌。这一下子,中西方文化差异就出来了。三个诗人如果在从容不迫的时候,一定知道中西方墓碑的区别的,但是人在“急惶惶”中就可能丧失理性判断力了。这是第一重荒诞。还不是一个人丧失,而是三个人集体丧失,这是第二重荒诞。饥饿如虎,填饱肚子是第一要紧,可见知识分子“尴尬”的一面。饭后,一惊,包袱才层层剥开。如果是三个农民工,可能会吓一大跳,呸呸呸,觉得太晦气了,会后怕。但三个诗人也就顺其自然地吃完离开了事。但这事也不能就此放下,总觉三个活人与一个“死老外”共进午餐,心里还是膈应。一顿普通的午餐成了祭奠台上的祭品。而三个人谈笑风生胡吃海喝,那位躺在地下的不吃不喝一直保持沉默。可能忍俊不禁,可能起敬,可能鄙夷,可能不置可否。文化差异的巨大鸿沟不论尘世还是另一个世界,一直横亘在一个和三个之间。被祭者并未“消受”,而献祭者倒吃个肚圆。一切在无知无觉状态下发生。
而这首诗没有一句修辞,一句抒情,一句议论。纯“叙事”一贯到底,读下来则很幽默,很滑稽,很荒诞,很冷也很正常。寓黑色冷幽默于叙事之中。“黑色幽默,是一种荒诞的、变态的、病态的文学流派,把痛苦与欢笑、荒谬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这首《午餐》就当一个喜剧在读,而诗中提到的“向以鲜、李海洲”两位诗人与躺在地下的那位具有同样的待遇:没让说一句话。而作者一个人的叙述,又是那么冷静,从容,自然,不絮叨,不惊诧,不拖沓,戛然而止。
“三位站在地上的/与躺在地下的那位/因为语言隔阂/竟无一句交谈”
最后这四句是一个主观判断,准不准确幽不幽默暂且不论,这种关照依旧是冷峻的。

〇 午餐
诗/喻言

那一年,在剑桥
我与向以鲜、李海洲
从农夫市场买了一堆新鲜的食物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
在一座教堂的花园
找到一张临时的“餐桌”
吃完之后,才发现
这“餐桌”原来是一座平顶的坟墓
上面写着死者的名字与生平
三位中国诗人与一位
素昧平生的死老外
无意间
共进午餐
整个过程中
三位站在地上的
与躺在地下的那位
因为语言隔阂
竟无一句交谈

2020-9-7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提读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只蝶痴梦 来自手机 频道主编 2020-9-10 20:01:58
诗,评俱佳!拜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经吉 来自手机 注册会员 2020-9-12 10:35:23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顿午餐的中西方穿透式相遇。诗是冷峻的,而评则是包容温暖的。赞赞。
笔名苍凉,爱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萦之 版主 2020-9-14 12:42:37
现代诗中的叙事元素是一个基本功,用得好,可以达到“一役(叙)致万功”的效果。

好诗好评,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