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张永进 版主   /  2025-4-26 10:45  /   34 浏览 版权:保留作者信息

小心玻璃
文/张永进

去某工程处找承包商
讨要他欠了我两年多的工程材料款
找到他的时候
他正站在工程处的围墙下
专注地观察着什么

走近一看
墙头摆着一排罐头瓶子,大概有二十多个
装有八分水,里面扔几片果皮
我问老总干啥呢
他说看这样能不能培育出孑孓来
又问他培育孑孓干啥
他说要养牛蛙

我鼻子有点发酸
默默回家后就把欠条给撕了
2025.4.15


玻璃罐中的隐喻——当代经济

二十多个玻璃罐沿墙头列队,每个盛着八分水和几片果皮。这个看似荒诞的实验场景,成为当代经济关系中一个尖锐的隐喻。承包商专注观察可能孕育孑孓的罐子,债权人默默撕毁欠条——在这静默的互动中,一种新的债务伦理正在玻璃的折射下显影。

罐头瓶的透明性在此具有多重象征。玻璃作为工业文明的产物,本应象征契约的明晰与诚信,而今却沦为培育蚊虫的器皿。当经济链条的某个环节出现断裂,整个系统的透明度便发生畸变:债权人必须透过玻璃观察债务人的生存状态,而债务人则通过玻璃器皿向对方展示自己的窘迫。这种双向的透明表演,构成了后工业时代特有的债务景观。

罐头瓶的“八分水”状态恰如其分地隐喻了当代经济的尴尬处境——既非完全枯竭,又难称丰盈充足。几片果皮的加入暗示着资源循环利用的极限尝试,这种微小尺度上的生态循环,暴露出宏观经济循环的阻滞。当正常的经济流动陷入停滞,微观层面的生存智慧便以这种近乎荒诞的形式浮现。

从玻璃罐到牛蛙的食物链想象,展现了一种扭曲的经济学生态。承包商试图在债权人的注视下,构建一个自给自足的微观经济系统。这种尝试既是对主流经济秩序的无奈妥协,又是对其的无声反抗。债权人最终撕毁欠条的行为,实则承认了这种扭曲生态的现实合理性——当宏观系统失效时,微观生存策略自有其道德重量。

玻璃在此成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介质。它的易碎性暗示着商业信用的脆弱,它的透明性又迫使双方直视彼此的困境。这种直视产生的共情,最终超越了契约文本的冰冷逻辑。撕毁欠条的行为不是商业理性的失败,而是对更高层次经济伦理的确认——当制度性保障缺席时,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成为最后的担保。

那些静止的水面下可能孕育的生命,恰如困境中潜伏的转机。在经济发展的高歌猛进时期,人们习惯于将债务关系简化为数字和条款;而当经济进入平缓期甚至退潮期,玻璃罐中的微观景象却让我们重新发现经济活动中的人性维度。这或许正是这首诗给予我们的启示:所有债务最终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承诺,而承诺的守护有时需要打破常规的勇气。



——呆若木鸡2025.4.15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网友点评

倒序浏览
顶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找到他的时候

  
走近一看

写得太满,没跳跃,会散文化的。那网络上不是说有的现代诗,分行的散文。那么,肯定要注意这点。
诗修正时代的错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他说看这样能不能培育出孑孓来
他说要养牛蛙
诗修正时代的错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I评论?
诗修正时代的错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康城 发表于 2025-4-29 15:02
找到他的时候

  

嗯嗯.确实散文分行了。谢谢主编提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真人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