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首页
Portal
国际诗人笔会
国际诗歌论坛
BBS
国际诗人专栏
批评家专栏
翻译家专栏
诗歌圈
Group
登录
/ 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本版
文章
帖子
诗歌圈
用户
本版
文章
帖子
诗歌圈
用户
国际频道
国内频道
国际诗赛
世界期刊
注册须知
道具
勋章
任务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腾讯QQ
微信登录
世界诗歌网
›
门户
›
查看主题
诗歌精读:菩玉《远离被驯服的事物》
发布者:
赵一男
|
发布时间: 2025-3-17 14:10
|
查看数: 49
|
评论数: 1
|
帖子模式
远离被驯服的事物
作者:菩玉
把一个名字丢出去
让它替我行走
他们在喊我,用几个威妥玛拼音
名字在白炽灯下游荡
用租来的脸膜微笑
接着
我丢出另一个
它被喷墨机和颜料印刷
代替钟摆的肥舌
充当赫尔墨斯的信使
说冒牌的宇宙语
直到你喊我
像在布里斯班天堂牧场
在美丽的观赏区
表演,甩鞭,挤奶
我丢出一个牛犊的名字
接受抚触
有一次
进入樟树林中
那里的一棵棵树在注视我
外套里没有名字
双脚:并非活人也并非死者
有一次
在塔的废弃基座旁
昼夜燃烧的火把照亮荒原
透明之手
拔出了曼德拉草的根:
我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躯体
从深埋的土里
灵魂张大嘴呼吸
海恋精读:
与其说菩玉是擅长超现实写作的诗人,不如说她已经把自己化身为超现实的一部分,她像一个来自幽冥世界的精灵,以透明的灵魂和装载了探测仪的心灵,触摸这个世界,并以冷眼旁观的姿态揭开它的疮疤,甚至不惜连同自己也一起撕裂。偶尔,那种痛令人窒息,血淋淋的,使人不忍直视。它的诗带有某种沉郁而“畸形”的美,使人想到波德莱尔和布考斯基,她有着和他们一样的忧郁、孤独、高傲、悲观与叛逆,但她更具备艾米莉.狄金森的高音部,想象奇丽,酣畅自如,来自天赋的波谲云诡,游刃有余。
这首《远离被驯服的事物》很像是她对自己的譬喻,高冷独立,不入俗流。这首诗是很明显的超现实主义写法,荒诞,神秘,挑战语言逻辑和思维逻辑,意识与潜意识场景有机拼接,个体精神的游弋深潜其中。
从主题性来说,这首诗以主体现身,自我解剖的方式阐释了现代文明中个体的异化,精神的荒芜,自我的消解与救赎。在内容上和结构上,以名字(身份)的多次出逃与遗失,自我的重拾与确认为主线进行分层言说。诗的前三节,反复出现丢失的名字,暗示名字作为一个特定符号被威妥玛拼音、印刷机、牧场观赏区等生活语境人为召唤、复制,捆绑利诱。诗人营造了三个场景,各有指代,我们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加以理解。
第一个场景:“他们在喊我,用几个威妥玛拼音/名字在白炽灯下游荡/用租来的脸膜微笑”我们可以联想到职场,社交。自我不甘于被牵引和裹挟,只好丢出名字(肉身)来替我行走,而灵魂还坚守在原地;
第二个场景:“它被喷墨机和颜料印刷/代替钟摆的肥舌/充当赫尔墨斯的信使/说冒牌的宇宙语”,可以联想到商业化时代名字被媒体的翻炒和异化,主体失控,完全失真,任由他者(钟摆的肥舌、赫尔墨斯的信使)来操控;
第三个场景:“在美丽的观赏区/表演,甩鞭,挤奶/我丢出一个牛犊的名字/接受抚触”,这个如天堂牧场般的美好境遇,"我"却只是一只被围观,被压榨,被驯服的牛犊,我并不自主,那些貌似温和的抚触和赞美更多的是观赏者变相的自我满足。我们能够想到情感对人类主体带来的无形枷锁,无论是亲情、友情和爱情,底层心理上都会形成某种羁绊,这也是围城的原型图景,鲜花与掌声,爱与给予何尝不是另一种牢笼,禁锢人的自由意志。人在社会生活中以“假我”寄居的情态比比皆是,真实的自我异化、消解,荒废与磨损不断消减着生命的重量。
后两节诗人反观、自省,试图通过与自然的对视,剥离层层社会标签,重返未被规训的本真存在。第四节,樟树在对“我”的注视中,看到非死非活的我,形同行尸走肉。第五节在废弃的塔基旁,“我”浴火重生,重现肉身。这里,艾略特的“荒原”可作为一个意象反哺,象征原始之力的果决与宏大。曼德拉草这一意象的运用是鲜明而独特的。相传它是具有人形的神秘植物,被拔出时它会发出类似于人的尖叫声,它含有大量有毒的致幻成分,被巫师作为制作药剂的主要成分,因而演变出巫术的象征。它是小说《佛罗伦萨的女巫》中的典型意象,这里,诗人用得恰到好处,象征将人生的幻梦连根拔出。尽管涅槃重生时伴随撕心裂肺的阵痛,但灵魂将在新生的抚慰中获得自由的呼吸。
这样细读下来,这首诗除了超现实手法的驾轻就熟,深度意象的裁剪、缝合、熨烫也做得点水无痕,无懈可击。而作为有着多年禅修经历的诗人,菩玉也一定懂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道理,丢掉名字,回归本我,何尝不是远离规训,重返自由的不二法门。
最新评论
老家梦泉
发表于
2025-3-23 04:50:56
提读问好……
返回顶部